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 ) 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⑷ 总揽英雄 ( )
17、句子翻译(4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8、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16、(4分)(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17、(4分)
(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8、(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阅读《赵普》一文,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 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卒用其人。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阖户( )尝奏( )少习( )循默(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碎裂奏牍掷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4 分)
答:
1、关、关上 曾经 熟悉 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2、宋太祖常常劝他读书 (太祖)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刻苦读书 奏荐人才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5.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注意:不要求加标点)。(3分)
6.“鹬蚌相争”这则成语的寓意是什么?(3分)
7.苏代对赵惠王说“鹬蚌相争”这一故事的用意是什么?(4分)
8.赵惠王停止攻打燕国的原因是什么?(4分)
5.曰/出/出/鹬/舍/之/
6.比喻双方争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7.借用“鹬蚌相争”的故事讽喻赵惠王,使他明确赵燕相互斗争的不利之处和联合抗秦的策略意义。
8.从“鹬蚌相争”的故事明确赵燕相互斗争的害处和联合抗秦的策略意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①鹬(yù):一种水鸟。②拑(qián):同“钳”,夹住。③喙(huì):嘴。
1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赵且伐燕 ( )
(2)以弊大众 ( )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
1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
1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答:
11.答案:(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12.【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一要逐一落实关键词的注释,如“相舍”“并”“禽之”。二是可采取结合语境逐字组词的方法进行直译。
答案: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13.答案: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14.【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读全文,从文中苏代和惠王的角度入手,找出关键句,然后将找到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最后进行压缩、整理,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答案:(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弊,入情入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附【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出兵。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6~10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天子且至 ( )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 )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 )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8.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做分析。
答: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
10.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6.答案:(1)将要 (2)规定 (3)告知 (4)先前
7.【解析】选A。B项正确划分为“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项正确划分为“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项正确划分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8.答案: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9.答案: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10.答案: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艾子讽齐王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④《艾子讽齐王毋筑城》的题目是后人加的。
8.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隔开,限用两处。(4分)
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岁苦支备( ▲ ) (2)问其故( ▲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 )(4)臣怪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 ▲ ▲ ▲
11.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 ▲ ▲ ▲
12.《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都是写规劝齐王的故事,邹忌规劝齐王要善于纳谏,艾子规劝齐王不要劳民伤财筑城。尽管规劝的原因不同,但是规劝的方法相同,请你概括说说他们采用了怎样委婉的办法?(3分)
▲ ▲ ▲
8.(共4分,每处2分)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9.(共4分,每词1分)(1)每年(2)缘故(原因)(3)隐患(祸患、担心、担忧均可)(4)对……感到奇怪
10.(4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疑问句式1分,语言通顺1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不高高兴兴地踊跃前来参加呢?
11.(4分)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2分)
12.(3分)他们都用了暗示、比喻(类比)的办法,达到了委婉地说服齐王的目的。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汝敢笞我! ▲ (2)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
2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卷石底以出
B. 巡城遇之 时人莫之许也
C. 遂焚烧其车 其真无马耶
D. 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
26.翻译句子。(2分)
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
27.从这段文字记叙的事件中,读出谢御史是一个怎样的人? ▲
24.①用竹板打②借
25.A
26.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
27.不畏权贵、严明执法,生性豁达。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藉第令毋斩( ) (2)比至陈( )
(3)使公即恒楚将( ) (4)恒楚亡在泽中( )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且壮士不死即已 年且九十B.宜多应者 不宜妄自菲薄
C.固以怪之矣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死国可乎 去国怀乡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9.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吴广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5.即使、假若等到统领、率领逃亡 6.B
7.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8.甲文记写陈涉、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9.吴广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附加题(10分)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取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2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4分)
A.汝可取女弟( ) B.姨卒 ( )
C.非泰不可适( ) D.泰亟往还之( )
22.翻译: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2分)
译文:_______ _______
23.请概括文中关于孙泰的两件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24.孙泰身上具有什么优秀品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4分)
A.汝可取女弟( “取”同“娶” ) B.姨卒 ( 死 )
C.非泰不可适( 嫁人 ) D.泰亟往还之( 急切 )
22.翻译: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2分)
译文:________这人有残疾的毛病,不是孙泰不能嫁出去。 _______
23.请概括文中关于孙泰的两件事。 (2分)
__________孙泰娶妻、还银灯台___________
24.孙泰身上具有什么优秀品质? (2分)
_________________孙泰具有仗义、善良、诚实的优秀品德。_________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子何命焉为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公输盘不说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义固不杀人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愿借子杀之 / 每假借与藏书之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至少说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6 3 B
7 3 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8 4 示例:(1)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2)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每点2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