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9分)

田子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乎?治官如此,非吾所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1分)

子 安 得 此 金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田子相( ▲ ) ②为相三年不乎( ▲ )

③非吾所也( ▲ ) ④即田子罪( ▲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的句子的意思。(2分)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14. 读了本文,你觉得田子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36d444f4e7f35893.jpg]

13.做臣子不忠诚,这就是做子女不孝顺。(2分)

14.善于教育;正直清廉,没有贪心。(2分)

泽①兵进至卫南②,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下令曰:“今日进退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时金人有割地之议,泽上疏③曰:“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上④览其言壮之。时年六十九矣。

(节选自《宋史 • 宗泽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泽:宗泽,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②卫南:地名。 ③上疏: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④上:宋高宗。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A.得捐躯报国恩/足矣B.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C.得捐躯/报国恩足矣D.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度( ) ②等(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12.在与敌众十倍于我的金兵作战中,宗泽__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什么样的影响?(分别用原文回答)(2分)

1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宗泽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9.A(2分)

10.①估计(1分)    ②同样(1分)

11.假使他们发动所有的精锐骑兵趁夜偷袭我军(1分),那我们就危险了(1分)。

12. 成果: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1分)影响: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1分)

13.要点:勇,敢于以少击多,视死如归;智,能料敌先机,有远见;精忠报国,老当益壮。(答出两点即满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④,而人或谓之不韵。⑤

【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③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⑤不韵:不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前后如此( ) (2)世上人更不著我也( )

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B.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C.但是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D.而且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13.文中能印证欧阳修预言的一句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4.选文一方面显示了苏东坡的磅礴才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欧阳修的 。(3分)

  11.(4分)(1)像      (2)说,谈论

  12.(3分)  B(3分)  

  13.(2分)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14.(3分)谦虚、豁达、胸襟宽广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寡人谕矣 (2)天下缟素 (3)晏子将使楚 (4)吏二缚一人诣王

8、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9、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是如何回应的?可见唐雎是怎样一个人?(4分3+1)

10、 从选文中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3分1+1+1)

11、这两则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任选一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7.(4分)(1)明白  (2)穿着白色的丧服  (3)派遣  (4)往、到

8.(4分)(1)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2)(橘和枳)仅仅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9.(4分)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想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3分)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分)

10.(3分)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之(2分) 从这里可以看到秦王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的性格(1分)

11.(2分)甲文:示例1: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应不谓强暴,敢于斗争。 示例2:面对别人的要挟、淫威,要针锋相对,有勇有谋。  示例3:为维护国家利益,应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乙文:示例1:要维护国家的尊严,自己要有本领。就像晏子,用自己的口才、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使楚王不敢轻视。  示例2:面对强权,要有大无畏的精神,遇事要随机应变,灵活机智。(以上是从晏子方面谈的启示,还可以从楚王方面来谈启示)

【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hàn)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náo)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说:感情和睦。 ②曲挠:挠,曲挠,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10.写出下列各项的一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臣之妻臣( ▲) (2)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 )

(3)十金而往卜于市 ( ▲ ) (4)令人捕为人卜者( ▲ )

11.下列各选项的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时时而进 又何

B.、今齐地千里 有朋自远

C.、邹忌以为 足下卜之鬼乎

D.、君可有功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上述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13. 邹忌懂得说服齐威王做到调正五音,富国强兵,但他却始终没有说服自己放弃个人恩怨。请结合上述两个语段各表现了邹忌怎样的人物特点?(4分)

10. (4分)(1)偏爱  (2)指责  (3)拿   (4)于是       11.D(2分)

12.(1)由此看来,齐王您受蒙蔽很深(厉害)啊。(2分)

(2)名声震慑天下,现在想要谋求大事,请你看看吉凶如何?(2分)

13.甲文:邹忌能从闺中小事想到国家大事,由己受蔽想到威王之蔽甚矣,进而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可见邹忌是个善于思考(或敢于质疑,有自知之明,善于自省,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忠君爱国的人。(合理即可,2分)

乙文:邹忌抹杀田忌战功、歪曲事实、欺骗齐王,最终逼走大将田忌,暴露出邹忌嫉贤妒能,陷害政敌的阴险一面。(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得2分,没有结合语段内容分析的得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况钟①乘传②至府③。初视事④,群吏环立,请判牒⑤。钟不省,左右顾问⑥,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⑦易欺。越三日,召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⑧久,罪当死!”立捶⑨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注释】①况钟:字伯律,江西靖安人,从1430年起任苏州知府。②乘传: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③府:指苏州府。④视事:办公,就职治事。⑤牒:文书。⑥顾问:咨询。⑦暗:愚昧,糊涂。⑧舞文:舞弄文字。⑨捶:用木棍打。

9.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B.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C.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D.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佯( ) 诘( )

11. 用现代汉语说说“惟吏所欲行止”的意思。(2分)

12. 刚到苏州府上任的况钟,为什么要装作糊涂无能的样子应付“猾吏”?(2分)

13. 读了这篇短文,你对况钟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2分)

            C

[da6f54abd522f5a0.jpg]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期:

⑶ 箪瓢屡空,晏如也 宴如:

⑷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 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看法。

1、⑴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⑵ 往,到;希望、愿望。 ⑶ 安然自若的样子。 ⑷ 冷冷清清的样子。

2、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

3、⑴ 态度率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⑵ 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4、不求甚解

5、不汲汲于富贵。

6、“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记叙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8、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忘怀得失)

9、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

10、“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陶渊明先生对自己读书特点的概括,他并没有要求别人也这样读书,所以,这句话并没有什么不好。另外,作者紧接着的一句话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即每当自己对书中的旨意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记了吃。可见他遇到与自己投合的作品,读书还是很投入的, 都做到了废寝忘食。我们应该联系上下文,全面、客观地理解这句话。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1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谓可兵十万 (2)有土寇 ________

(3)由是抑郁不自得 (4) 此六字_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21、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分)

2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9、(4分)(1)率领(或“带领”) (2)适逢,正赶上(3)因此(4)只

20、(2分)(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21、(2分)治水失败

22、(2分)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具体谈“读书”的意思1分,具体谈“不切实际”的意思1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 ) ⑵ 此殆天所以将军 ( )

⑶ 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 ) ⑷ 总英雄 ( )

17、句子翻译(4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8、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16、(4分)(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17、(4分)

(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8、(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阅读《赵普》一文,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 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卒用其人。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户( )奏( )少( )循默(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碎裂奏牍掷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4 分)

答:

1、关、关上        曾经        熟悉      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2、宋太祖常常劝他读书       (太祖)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刻苦读书    奏荐人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