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胡公按部③,令所过无供张④。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 ②艺:种植。 ③按部:巡查部属。 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 ⑤橐(tuó ):袋。
11. 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泥于掌故: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3)举乡试: (4)市肉二斤: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2分)
必 如 是 而 后 事 可 举 也 。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14.两篇选文分别侧重表现了海瑞什么精神品质?(4分)
11.(1)古代的典章制度(2)因此(3)考中,中举(4)买(每题1分,计4分) 12. 必 如 是 / 而 后 / 事 可 举 也 。(2分)13.(1)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2)如今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每题2分,计4分)14.【甲】文侧重表现海瑞治水过程中必备的两方面优秀品质:躬亲,清廉。【乙】文侧重表现海瑞的节俭和不畏权势、为人刚正的品质。(四个要点各1分,计4分)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1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谓可将兵十万 (2)会有土寇 ________
(3)由是抑郁不自得 (4) 惟此六字_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21、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分)
2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9、(4分)(1)率领(或“带领”) (2)适逢,正赶上(3)因此(4)只
20、(2分)(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21、(2分)治水失败
22、(2分)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具体谈“读书”的意思1分,具体谈“不切实际”的意思1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 ) 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⑷ 总揽英雄 ( )
17、句子翻译(4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8、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16、(4分)(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17、(4分)
(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8、(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公将鼓之。 ( ) ②既克,公问其故。 ( )
③以天下莫能当。 ( ) ④秦悉坑之。 (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1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2分)
成语:
意思:
1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2分)
11.(4分)(1)击鼓(进军) (2)已经 (3)认为 (4)埋12.该题考的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括号内内容也应译出)。(4分)(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意思对即可)(2分)(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2分)13.该题考的是成语。(2分)参考答案: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1分)1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2分) 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征求不已 ( ) (2)惟欲清净( )
1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17.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3分)
15.①停止(1分);②只(1分)
16.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2分)
17.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意思对即可,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闻寡人之耳者( ) (2)虽欲言,无可进者(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4、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3分)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
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 句,批注:
12、⑴使……听到 ⑵即使 (每题1分,共2分)
13、由此看来,大王你受蒙蔽很深了。(2分)
14、(1)围绕“有自知之明”或“善于思考”来批注。示例: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真是一个善于自省的君子。
(2)围绕“进谏的人多”和“齐国的积弊多”批注。示例:进谏的人真多,齐国的积弊也真多!君主只要广开言路,官吏百姓就敢于说真话,国家政治就会清明。(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6-29题。(1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中介绍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喜爱 体会 期望 经常
27、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8、好读书 性嗜酒 著文章
29、示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吴隐之传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①,有清操,虽儋石无储②,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③,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④,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⑤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选自《晋书》)
【注】①介立:孤高独立。②儋(dàn)石无储:家中一无积蓄。③铨衡: 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④清级:清官 。⑤班: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事母孝谨( ) ②及其执丧( )
③辍餐投箸( ) ④妻自负薪( )
10.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一处停顿。(1分)
冬 月 无 被 尝 浣 衣
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
12.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说吴隐之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9.(4分)
①侍奉 ②到,等到 ③停止 ④ 背
10.(1分)冬月无被/尝浣衣
11.(2分)(1)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
12. (3分)善于谈论、博学多才、孤高独立、操守清廉、孝顺尊长(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穆公亡马
秦穆公①亡马,岐下②野人③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④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注释】①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②岐下:岐山下。岐山在今陕西西省境内。③野人:当地土著居民。④椎锋:刀枪一类的武器。这里的意思是拿着武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 闻 ②吏逐得,欲法之 欲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君子不以畜害人。
(3)岐下三百人为何“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你认为秦穆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10.(1)①听说 ②想(要) (2分,每小题1分) (2)君子不应该因为牲畜而去伤害人的性命。(2分) (3)以报食马之德。(2分) (4)心胸宽广,体恤百姓的王者。(2分)
阅读《吕蒙正拒玩物》,完成第8—10题。吕蒙正拒玩物
吕蒙正为相,有以古鉴献者,云:“能照二百里。”公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能照二百里为?(语气助词,表疑问)?”
又有以古砚求售者,云:“一呵即润,无烦注水也。”公曰:“就使一日能呵一担水,亦止值十文钱而已。”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呵即润( ) (2)安能照二百里为( )
9.翻译句子。
就使一日能呵一担水,亦止值十文钱而已。
10.吕蒙正拒绝玩物表现出怎样的品质?
8. 就 哪能,怎能
9. 这块古砚就是一天能哈一担水,也不过只值十文钱罢了。
10.防止玩物丧志,能够廉洁自律。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