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3题。(13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军中多务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使如逖者统之复中原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 大兄何见事晚乎D.肃拜蒙母

宋何罪与外人间隔

2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21.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4分)

(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2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19.A 

  20.D   

21.示例:(1)因为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

(2)鲁肃与吕蒙交谈讨论,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22.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8题。(9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6.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写出文中的三处对比。(3分)

答:

17.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8.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

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可将士目中无人。

D.、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16.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

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17.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写出其中三点,意思相近即可)

18.C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5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朝服衣冠,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偶尔)

12.下列加点“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徐公来,孰视B.徐公不若君美也C.吾妻美我者D.暮寝而思

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1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2分)

答:

11.C(蔽:受蒙蔽的意思)

12.B(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3.D(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4.(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15.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仲永: ②宾客其父:

泯然众人矣: ④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10、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⑵、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

1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分)

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

②少年时期,才思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 , “泯然众人矣”。

12、方仲永由神 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语句)(3分)

答:①、“②、“

③、“

13、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3分)

答: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第④个没有写出所通之字不得分。

仲永: 哀伤,叹惜            ②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泯然众人矣:完全           ④日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10、翻译下列各句。一题2分:关键字一分,连贯一分。

⑴、关键字:自是  立就 文理  观者。

译: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⑵、关键字: 夫 固   反问语气

译: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11、①敏捷,天赋极高。②衰退。③平庸或者衰竭

12、答:①、“父利其然也②、“ 不使学③、“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3、答:一个人的成才,后天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封数百户;今我微劳,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烈士,当如此矣。”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②隗嚣(wěi 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③振旅:整队班师。④伏波将军路博德:伏波将军是古代一种封号,路博德是西汉武帝朝名将。⑤谅:确实,实在。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满其门( ▲ ) (2)封数百户( ▲ )

(3)飨大县( ▲ ) (4)谅为烈士( ▲ )

11.下列加点词与例句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男儿要当死边野

A.皆朝

B.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

C.信义著四海

D.皆以美徐公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13.结合选文说说马援身上除了志向远大,他还有哪些品质。(2分)

10.(4分)( 1)每天    (2)通“才”,仅仅    (3)谦词,辱,降低身份    (4)志向远大的英雄(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11.(3分)C

12.(4分)(1)大丈夫立志,处境愈困窘,意志就更坚定,年纪虽老,志气更加豪壮。

(2)我希望您来告诉我良言(中肯的话)的,怎么反而和其他人一样呢?

13.(2分)宽以待人(宽待下属),不居功自傲(居安思危、谨慎谦虚)(每点1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蝌,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即诗四句

(2)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3)先人还家

1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2分)

(1)父 利 其 然 也。

(2)余 闻 之 也 久。

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以钱币乞之。(2分)

(2)不能称前时之闻。(2分)

21.填空。(2分)

(1)文中与方仲永“世隶耕”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

(2)文中写他人对方仲永非凡才能的反应是通过“父异焉”和“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

22.题目中的“伤”字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那么,作者到底为什么而惋惜呢?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8.(1)写(书写)

(2)拜访

(3)跟随(跟从)

19.(1)父/利其然也。(2)余闻之也/久。

20.(1)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或(有的,有的人);乞(求,索取,这里有“花钱请”的意思)]

(2)(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称:符合;闻:名声)

21.(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答“未尝识书具”亦可)

(2)邑人奇之

22.①为天才的天折而惋惜;(为方仲永才能衰退而惋惜)②为仲永的父亲“不使学”而惋惜;③为仲永遭到世人的捧杀而惋惜。(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齐桓公出猎(11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牝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襟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皋陶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注]①牝(pìn)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皋陶:人名,法官。舜的臣子。④见暴:即被强行夺了马驹。

13.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以臣之 ( ) (2)臣故牝牛 ( ) (3)公愚矣( )

14.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之C.以臣为愚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2分) 使尧在上,皋陶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16.作者借“齐桓公出猎”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3分)

13、(1)命名     (2)养    (3)确实(或:真)    (共3分)

14、B(3分)

15、假使尧在上主政,皋陶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共2分,意对即可)

16、作者的用意在劝诫治为政者应善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下大气力解决司法公正问题,治理好国家。

附加题(10分)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注释】仲景;指“医圣”张仲景;王仲宣:指王粲,东汉建安七子之一。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2分)

色候非服汤之诊( ) 后二十年眉落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王仲宣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变得无法医治?(3分)

4、根据文意,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3分)

1本来  原来;果真  果然  确实  真的。

2仲宣嫌弃他的话不顺耳,接受了汤药却不吃。

            王仲宣有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医生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王仲宣因讳疾忌医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

            有病要早治,切勿讳疾忌医。一个人总免不了会有缺点和错误。对待缺点和错误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改”另一所是“盖”,哪一种态度好呢?自然是改了好,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承认错误和不纠正错误。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

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辍耕垄上 擅齐

B. 为佣耕 无兴德之言

C. 遂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寡人

D. 咨臣当世之事 扶苏数谏故

14.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恨久之 怅: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 鄙:_________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_________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翻译:_________

16.下面是关于选文中人物的介绍,请根据选文内容将其补充完整。(3分)

人物

籍贯

成大事前的身份

评价

陈涉

佣耕者

志向远大

诸葛亮

/

13. 答案:C   

14. 答案:(1)失望           (2)见识短浅

15. 答案:(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三次到草庐中拜访我。

16. 答案:①阳城   ②布衣(平民)   ③淡泊名利,知恩图报

王旦雅量可敬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选自《宋史•王旦传》)

注释:①王旦:北宋名相。 ②中书:中书省,北宋中书掌握行政大权,王旦当时主持中书省。③密院:枢密院,北宋时枢密院掌管军事大权,寇准当时主持枢密院。④违诏格:代拟诏书有违君主之意。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政事失必多( ) (2)见其忠直( )

(3)此臣所以重准也( ) (4)能至此( )

10.下列句中的“以”与“帝以是愈贤旦”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B.全石以为底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以其境过清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2分)

(2)将相之任,岂可求耶!(2分)

9.(4分)

(1)阙:通“缺” ,缺点    (2)益:更加

(3)所以:……的原因      (4)安:怎么

10.(2分)D

11.(4分)(1)(2分)寇准多次说王旦的短处,王旦总是称赞寇准。(采分点:“数”、“短”)

(2)(2分)将相的任命,怎么能要求呢!(采分点:岂、句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