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 柳 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军士吏甲  (     )

(2)天子至  (     )

(3)将军  (     )

(4)按辔行  (     )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译文:

14.说说汉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2分)

答:

11.答案:(1)身披 (2)将要 (3)规定 (4)慢慢地

12.【解析】选D。其余正确节奏划分为: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13.答案:(1)(细柳军营的)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锐利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2)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允许骑马快跑。

14.答案:周亚夫治军严整,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9题。(18分)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乙】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子②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 ,征薨(hōng),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③。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④,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注释:①郑文贞公:魏征去世后,朝廷赐谥为“文贞”。② 衡山公子:唐太宗的女儿。③昭陵:唐太宗的坟墓。④羽仪:仪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

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欲大义于天下( ) ⑵遂用猖蹶( )

⑶上遣使者问讯( ) ⑷魏征没,朕一镜矣(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 与例句“将军宜枉驾顾”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岂愿见乎?B.、先主解曰。

C.、孤有孔明。D.、非亡者志。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⑵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8、【甲】【乙】两文共同运用了何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结合文中句子谈谈。(3分)

9、【甲】文刘备因“三顾茅庐”而“霸业得成”,【乙】文唐太宗因“以人为镜”终有“贞观之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4分)

                                                  

5、(4分)⑴( 通“伸”,伸张 ) ⑵(失败)⑶(打探、询问消息 ) ⑷(丢失、失去)

6、( A  )(3分)

7、(4分)⑴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⑵魏征平时生活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

8、(3分)侧面烘托。“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9、(4分)略(联系自身实际2分,启示2分。扣住虚心纳谏、重视人才即可)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仲永: ②宾客其父:

泯然众人矣: ④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10、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⑵、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

1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分)

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

②少年时期,才思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 , “泯然众人矣”。

12、方仲永由神 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语句)(3分)

答:①、“②、“

③、“

13、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3分)

答: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第④个没有写出所通之字不得分。

仲永: 哀伤,叹惜            ②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泯然众人矣:完全           ④日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10、翻译下列各句。一题2分:关键字一分,连贯一分。

⑴、关键字:自是  立就 文理  观者。

译: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⑵、关键字: 夫 固   反问语气

译: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11、①敏捷,天赋极高。②衰退。③平庸或者衰竭

12、答:①、“父利其然也②、“ 不使学③、“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3、答:一个人的成才,后天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染丝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必通毕,完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

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的意思(2分)

(1)其色亦变(   ) (2)故染不可不慎也(   )

6.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要意思。(3分)

7.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8.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本文所说明的道理的看法?(5分)

5.(1)也  (2)谨慎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提示:围绕着“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来谈”。

8.联系实际,可围绕着“环境对人的影响”来谈,也可围绕着“人不能受环境的影响”来谈。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用“/”给画线句断句。(2分)

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退为家人讲(   )

(2)凛然如成人(   )

(3)众皆弃去(   )

(4)水迸 (   )

6.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8分)

4.庭/瓮/中/去/之/迸/

5.(1)回去  (2)严肃庄重的样子  (3)都  (4)涌出

6.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

哀溺文序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 ) ②中济,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怠 ( )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 )
12.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1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1分)

14.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1,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1 2.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13.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14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

译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泳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我于是写下了《哀溺文序》。

解读:这篇是柳宗元写的一篇讽刺性文言文!讽刺那些爱财如命的人们,揭示了他们的愚昧无知,并进而警告贪财好力的人,若不猛醒回头,必葬身于名利场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4——28题。(15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23. 下面加黑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梯B.不可谓知 为与此同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D.于是见公输盘 胡不我于王

24.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2分)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25.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子何命焉为?

26.公输班明明已经被墨子辩驳得无话可说,为什么还要说“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3分)

27.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盘已技穷?公输盘说:“吾知所以拒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3分)

28.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2分)

 答:   

23. C 

24. 班门弄斧  墨守成(陈)规 

25.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6.  为攻打宋国千方百计地找借口。

27. 诎 杀墨子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28. 让战争从地球上走开。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用正义战争阻止非正义战争。(意思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3题。(13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军中多务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使如逖者统之复中原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 大兄何见事晚乎D.肃拜蒙母

宋何罪与外人间隔

2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21.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4分)

(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2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19.A 

  20.D   

21.示例:(1)因为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

(2)鲁肃与吕蒙交谈讨论,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22.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8题。(9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6.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写出文中的三处对比。(3分)

答:

17.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8.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

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可将士目中无人。

D.、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16.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

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17.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写出其中三点,意思相近即可)

18.C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5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朝服衣冠,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偶尔)

12.下列加点“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徐公来,孰视B.徐公不若君美也C.吾妻美我者D.暮寝而思

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1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2分)

答:

11.C(蔽:受蒙蔽的意思)

12.B(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3.D(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4.(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15.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