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①,请留,玺书②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二)
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县初食淮盐,自明王守仁治赣,改食粤盐,其后苦销引③之累,必达请以粤额增淮额,商民皆便。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宁都人哭而送之,饯贻皆不受,间道赴南昌。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曰:“宋爷安在?吾等皆宁都民。”拥而出,乃得脱。
【注】①治状:政绩。②玺书:圣俞。③销引:核销购盐凭证。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知并州,改秦州(知州) B. 玺书褒谕,不许(同意)
C. 必达请以粤额增淮额,商民皆便 (方便) D. 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__)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 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B. 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北方有辱臣者,愿借子杀之
C. 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 宁都人哭而送之,饯贻皆不受 丁壮者引弦而战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②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
20. 薛奎和宋必达深得百姓爱戴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赏析。(4分)
17.(3分)A
18. BD(4分,各2分)
19.①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要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
②中途被强盗捉住,强盗威胁要他投降,他不屈服,被关17天。(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 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秘密处死。
宋必达因擅自要求百姓改食淮盐,被朝廷罢职,然而,百姓仍然十分爱戴他,纷纷赠送礼物,要为他饯行,他一概不受,体现出两袖清风的高洁品质。(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甘戊使于齐
甘戊使于齐,渡河。船人曰:“河水狭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骐骥騄駬①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②函,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说苑杂言》,有删改)
(二)陆贽论人才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注:①骐骥騄駬:指良马。 ②斤斧:刀斧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甘戊使于齐(出使)B.说千乘之君(劝说 游说)
C.责短舍长(责备)D.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志趣)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不然,汝不知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B.匠以治木,不如斤斧函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
C.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其在小人之恶君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②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22.上述两段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19.C (3分)
20.A D (4分)
21.①现在拿着船桨随着河流的波浪进退自如,我比不上你;游说有着几千辆马车的君主、有着几万辆马车的国王,你就比不上我了。(2分)
②人的才能和德行,自古以来就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有长处,也必定会有短处。(2分)
22.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重用人才要发挥人才的长处,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大致意思对即可)(4分)
(甲)
予友人有任术者,尝为延州临真尉,携家出宜秋门。是时茶禁甚严。家人怀越茶数斤,稠人中马惊,茶忽坠地。其人阳惊,回身以鞭指城门鸱尾。市人莫测,皆随鞭所指望之,茶囊已碎于埃壤矣。
监司尝使治地讼,其地多山,险不可登,由此数为讼者所欺。乃呼讼者告之曰:“吾不忍尽尔,当贳尔半。尔所有之地,两亩止供一亩,慎不可欺,欺则尽覆入官矣。”民信之,尽其所有供半。既而指一处覆之,文致其参差处,责之曰:“我戒尔无得欺,何为见负?今尽入尔田矣。”凡供一亩者,悉作两亩收之,更无一犁得隐者。
(乙)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喏。”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19.下列句子中粗体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尝为延州临真尉 (曾经)B.、 其人阳惊 (通“佯”,假装)
C.、 远近皆伏其能 (倒)D.、 适值偷在市饮酒 (恰好)
20、下列句子中粗体字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4分)
A.、一狼得骨止 两亩止供一亩
B.、鞭数十,驱之别院 皆随鞭所指望之
C.、盖乘其隙也 盖余之勤且艰如此
D.、市人莫测 东市买骏马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我戒尔无得欺,何为见负?(2分)
(2)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2分)
22.结合甲乙两文,分析文中两位主人公的聪明智慧各体现在哪里?分别从哪些事件中体现出来,请简要概括。(4分)
19、C(3分)
20、AB(4分,各2分)
21、(1)我告诫你们不要欺骗我,为什么辜负我?
(2)弓箭手应声刺去,一下子刺死了小偷,大概就是利用了他回答时分神的空子。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2、甲文中的主人公的聪慧,表现在懂得随机应变,通过“茶禁时,当仆人茶叶掉落,他转移了路人的视线,将茶叶踩碎入土里。当打官司的人不肯交出土地税,他先用减税的方法设下圈套,然后再收那些人所有的土地税’这两件事体现出来。
乙文中的主人公聪慧,表现在善于抓住时机。弓箭手与小偷实力相当时,他先与小偷周旋,然后趁其不备,将他杀死。
(4分,每点2分,分析加事例,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一)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也。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鄱阳孝廉范逵寓宿于侃,时大雪,湛氏乃彻所卧席,自锉给其马,又密截发卖与邻人,供肴馔。逵闻之,叹息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竟以功名显。
(二)
宋宣和年间,芒山有盗临刑,母来与之诀。盗对母曰:“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耶?"盗因告刑者曰:“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注:鲊(zha):一种腌鱼。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 以官物遗我(赠送) B. 非惟不能益吾(好处)
C.母来与之诀(诀别) D. 以至不检(约束)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原创】
A. 以一坩鲊遗母 以天下之所顺
B. 尔为吏,以官物遗我 弃其杖,化为邓林
C. 母与之乳 愚以为宫中之事
D. 盗因告刑者曰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原创】
①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②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22.陶侃和芒山盗一个“以功名显”,一个因盗而临刑。这两种不同的结果与他们的母亲的教育不无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原创】
19. B(3分) 20.AD(4分,各2分)
21. ①不仅不能让我得到好处,而是来增加我的担忧了。
②夫子说教育孩子应从小孩开始,是不假的。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 陶侃母湛氏,陶侃做官拿一坛腌鱼送母亲,母湛氏把鱼封存并写信责备陶侃。表现她对儿子严格要求,在儿子面前树立清廉、不贪财的榜样,使儿子受到教育。芒山盗的母亲在儿子小的时候,儿子偷来东西她不但不加以批评反而很是喜欢,她的贪财助长了儿子的偷窃习气。
(4分,每点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一)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名丘。”初,颖士尝造门,未之面,极所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扬州功曹。
(二)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
注:公子:魏公子,战国时魏昭王少子,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颖士仓忙觇之(打听,调查) B.颖士尝造门(到……去)
C.欲厚遗 之(遗留) D.公子从车骑,虚左(空出)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原创)
A. 老人上马,呵殿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B.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苟全性命于乱世
C. 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原创)
①. 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
②.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20.萧颖士和魏公子(信陵君)的待人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分)(原创)
17.C(3分) 18.B、D(4分)
19.①遗憾的是你和我不是亲戚,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或当庭训诫)你。(2分)
②侯生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径直走上车去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来窥测公子的态度。(2分)
20.萧颖士:恃才傲物,清高自负; 信陵君:礼贤下士,谦逊忍让。(4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意思相近得分,否则不给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受。”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20.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1.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2分)
读音: 词义:
2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C.、(1)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已而之细柳军。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4分)
25.通过甲段对邹忌行为的叙写,可以看出邹忌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今齐地 / 方千里(“地方”断开即给1分)21.shǔ 列举 (读音、词义各0.5分)22.C(2分)23.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1分;整体流畅1分)(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以”字1分,“重”“轻”意动用法共1分)
24.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25.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善于思考,善于辞令(以自己的日常小事入手),勇于进谏(有个人所受的蒙蔽联想到一国之君的情况),有远,爱国。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 末年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全书共33篇。(2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题)(2分)
(1)以头抢地耳( ) (2)长跪而谢之曰( )
(3)秦王怫然怒( ) (4)寡人谕矣 ( )
16.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2分)
14、(2分,每空l分)西汉 刘向
15、(2分)(1)撞 (2)道歉(3) 盛怒的样子(4) 明白 懂得
16、(2分)C
17、(2分)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8、(2分)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请 君 入 瓮①
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②。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③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④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瓮(wènɡ):大坛子。②推事:研究事情。③炙(zhì):烧烤。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俊臣别奉进止鞫兴 (鞫:审讯)
B.起谓兴曰 (谓:对……说)
C.即索大瓮 (索:要)
D.以火围之 (以:因为)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个故事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析】选D。“以”应解释为“用”。
11.答案: 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12.答案(示例):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附【译文】
唐代秋官侍郎周兴和来俊臣一起研究事情。来俊臣另外奉旨来审讯周兴,周兴不知道这件事。等到一起吃饭时,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大多都不肯承认(罪行),有什么办法使他们招供呢?”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就吩咐侍从)要来一个大坛子,(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在周围烤着,(于是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密你谋反,请老兄自己到这个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慌磕头,承认了所有罪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南歧①之见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垒然④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
【注释】①南歧:地名。②瘿(yǐng):颈瘤病。俗称大脖子病。医学称之为甲状腺肿瘤。③焦:细瘦。④垒然:像垒砌一样,指加粗了。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去尔病( ) ②异哉( )
15. 佛家讲“相由心生”,西塞罗讲“脸是思想的肖像”, 南歧人的一“笑”、再“笑”,让我们哑然,徒有有理说不清的感觉。请你说说他们的“笑”,使外方人和读者贻笑大方之处在哪里?
16. 也有一则短文,是说某隅因水土不良,当地之人皆六趾。某日忽见外来人竟是五趾,于是惊讶、哂笑不止。它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处,生活中影响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不仅是视野之内的“眼睛”。那么,造成这种病态思维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本文说一说。
14. ①除掉、去掉 ② 奇怪
15.南歧人的可笑之处是:自己的脖子生病却不自知,大家都一样的从众心理就以为就是正常的。笑话正常人,在别人指出他们的疾病后,不仅没有接受,反而还振振有词的认为这是正常的。
16. 因为南歧地方偏僻,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他们见识短浅,像井底之蛙一样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不以为丑,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不肯面对现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笑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④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也!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
【注释】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用什么方法。③移时:不多时。 ④ 仆:倒下。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 数息( ) ②子之术( )
16. 内行行事态度低调不盲目外露,外行惯于自我表白,贬低别人吹嘘自己。过路人与农夫耕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据此你判断一下谁是外行?(2分)
17.兵贵神速,追求速度也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有很多事情却不是追求速度所能完成的,请结合本文谈谈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如何做才能理性把握速度?(2分)
15.①呼吸 ②方法、手段
16.过路人耕田追求速度一息而数锄,一锄尽全身之力,农夫耕田数息而一锄,劳逸结合。
17.欲速则不达,做事不能只讲究速度,应遵循相应的规律和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