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14.答案:(1)参与  (2)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15.答案: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6.答案: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岂五百里哉 ( ) (2)长跪而之 ( )

(3)秦王色 ( ) (4)休降于天 ( )

21.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2分)

23.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24.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A. ”,列举了专诸刺王僚、 B. C. 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D.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4分)

25.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3分)

20、①只,仅仅  ②道歉  ③屈服  ④不详

23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5天子之怒  聂政刺韩傀  要离刺庆忌    挺剑而起

9.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2 秦王被唐睢决心效法古代勇士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所征服。从语言和行动角度表现唐雎。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又何焉( )(2)小惠未( )

(3)神弗也( ) (4)公将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4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

12.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3分)

11.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2.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能联系选文通顺表达自己的感悟即可;若从鲁庄公知人善任的角度来论述亦可。)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②即诗四句( )

③稍稍宾客其父( ) ④泯然众人矣。( )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3. 选文主要记叙了方仲永哪三个阶段的故事?(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3分)

15.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

11.①文采和道理   ②写   ③ 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消失

12.(1)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3.三个阶段:指物作诗立就;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亦。

14.不使学     15. 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曰:“舟自漂至,而__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20.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2处)(2分)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灌诣军门见( ) (2)命筑城泰州( )(3)百姓赖(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2)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 盗 不 敢 入 / 一 乡 赖 以 全(2分)

21.(1)拜见 (2)不久  (3)都 (3分)

22(1). 陈灌建立学堂,邀请老师,选出有才的年轻后辈跟随老师学习。(2分)

(2)从他在世将乱前在住处周期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以看出他智慧过人,有先见之明;从他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看出他重视教育;从他访问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体恤民情等。(3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子墨子九之( )(2)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3)子墨子之守有余(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牒为械 丛草为林 B.胡不乎 死而后,不亦远乎

C.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杀臣 D.胡不我于王 才美不外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9.阅读以上文段,说说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16.(1)通“拒”(2)入侵(3)通“御”,抵挡(3分)

17.  D(2分)

18.虽然如此,公输盘替我制造云梯,必定要攻取宋国(3分)

19.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善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并运用了类比、对比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3分)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①。十年一布被,鼠伤,始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②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时吏退③,孤灯读书,往往达。善为诗,豫章④人宗⑤之为“西江派⑥”云。

【注释】①增益:增加。 ②家累:家属 ③晡时吏退:晡时是指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吏退是指下班。④豫章:今南昌。⑤宗:崇尚,推崇。⑥西江派:明初江右诗派,刘崧为该诗派的代表人物。

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 ( ) (2) ( ) (3)( )⑷善( )

11.说说“仍葺以衣其子”的意思。(2分)

答:

12. 本文哪些句子记叙了刘崧勤奋刻苦的学习事迹?(2分)

答:

13. 除了记叙刘崧勤奋学习外,本文还记叙刘崧哪些方面的事迹?(2分)

答:

9. 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2分)

10.(1)停止  (2)换,更换  (3)早晨(4)擅长(4分)

11.仍然修补后给儿子做成衣服穿。(2分)

12.①“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②“晡时吏退,孤灯读书,往往达旦。”(2分)

13.天性廉慎(俭朴、低调、廉洁自律、),善为诗(2分)

(一)

裴佶常话:少时姑夫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夫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二)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注释】 ①阍(hūn)者:守门的人。 ②絁:(shī):丝绸。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有雅望(高尚的名望)B.良久,束带出(强行)

C.闻其贤而之(举荐) D.性公廉,不受私(拜访)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少时姑夫朝官 不足外人道也

B.姑夫怒呵阍者,将鞭 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辟之 见不贤内自省也

D.至夜怀金十斤遗震 令辱之,激怒其众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②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20.文中“姑丈”与“杨震”对待行贿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文中材料简要评析。(4分)

17.B(3分)      18.A  B(4分,各2分)

19.①姑姑(疑惑)道:“(他)先前倨傲后来谦恭,为什么啊?”

②杨震从小好学,明晓经籍,博览(群书),(各种学问)无不精通。(4分,各2分)

20.姑丈口是心非,先大骂行贿,“安得不乱”,后接受贿赂,面有“得色”;

杨震始终如一,拒贿“暮夜无知者”,避贿,“不受私谒”。

(4分:结合材料2分,人物态度概括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遇得一句,即便之(记录)B.思而示之(拜访,探访)

C.世咸远而贱近(显贵,地位高)D.专典籍(放在心上)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貌寝,口讷,辞藻壮丽 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B.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数岁,疾终。 先帝不臣卑鄙

D.洛阳之纸贵 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⑵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20.左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17.C(3分)      18.A分,各2分)

19.⑴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不比班固、张衡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⑵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20.从左思受到父亲激励求学,看出他勤奋好学;从他拜见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学习,看出他虚心求学;从他构思十年,家门口,庭院里,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勤于记录,看出他学习持之以恒;从他把《三都赋》呈给黄甫看,看出他善于创造机会;从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张衡逊色,看出他充满自信。

(4分,有欠缺酌扣)

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二)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所至,豪右,祛奸弊(__)B.、其党密于帝(诬陷)

C.、吏之急(追查)D.、帝感悟,即许 (报告)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二王幼,降敕切责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帝慰留,拜命 当立者公子扶苏

C.、从事惧然止 争先鼓勇,溯迎

D.、太守自当坐 受地于王终愿守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②、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22、徐恪和袁安同样为官,都深得百姓敬重,但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19.D(3分)    20.AC(4分,各2分)

21.①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

②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徐恪不畏豪强,为人刚正不阿,不慕荣利 :对王侯秉公执法,阻止中使贩卖私盐,不给权要家工匠,拒绝不合乎规定的升迁,不贪图吏民的钱财等。

袁安不徇私情,办案注重调查实情,敢于承担责任:回绝从事私人送信请求,积极调查还屈打成招的人清白,勇于承担责任,不拖累下属。(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