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8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⑨并:都,全。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分)

(1)友人有疾,不忍之(    ) (2)吾今死矣,子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12.本文表现了荀巨伯什么样的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0.(1)抛弃 (2)离开

11.(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吗?

(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了讲道义的地方。

12.解析:这篇文章采用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代自己的朋友死去,也要让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本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珍视友情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讲出道理亦可,希望能积极思考,另辟蹊径谈看法,但不可悖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解释下列的加粗实词。(2分)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4)寒雪日内集(      )

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说明理由?(3分)

7.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用精彩的语句描绘一下空中飞雪的美景(应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4分)

8.文中结尾写“公大笑乐”,你认为谢太傅为什么笑乐?(3分)

9.“咏絮”一词常被后人沿用,曹雪芹用“咏絮”借指《红楼梦》中的______。(2分)

5.(1)子侄辈 (2)不久一会儿 (3)相比 (4)家庭聚会

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7.应紧扣空中飞雪这一中心,并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即可。

8.赞赏道韫的才气。

9.林黛玉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这篇文章选自______,作者______。(2分)

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4分)

与友期行(  ) 去后乃至(  ) 太丘舍去(  ) 相委而去(  )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4分)

5.《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6.约定 到 不再等候就走了 离开

7.(1)您与家父约定中午见面,到了中午您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别人儿子的面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节。(2)朋友感到羞惭,下车来拉陈纪,元方跑进门,不去理他。

8.“君”是“您”的意思。“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5.师旷对晋平公的求问回答很巧妙,它的巧妙之处在哪里?他这样回答晋平公,其目的是什么?(3分)

6.师旷认为“少”、“壮”、“老”三个年龄段的学习,哪阶段最好?为什么?(4分)

7.师旷认为“年七十”的晋平公还该不该学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8.晋平公对师旷的意见是否采纳?从哪里看出来?(4分)

5.在于故意把暮当作“晚上”理解,所以才说“何不炳烛”,师旷这样回答的目的是借题发挥,讽谏君王,劝勉他学习。

6.师旷认为少壮之时,能努力学习,当然最好。因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7.应该学习,从“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的话语中可看出来。

8.采纳师旷的意见。从“善哉”中可看出来。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5.用“/”给画线句断句。(3分)

6.文章写了哪两件事?(4分)

7.文章表现了管宁怎样的品质?结合此文谈谈你的感悟。(5分)

5.异/之/书/者/故/

6.专心读书,不慕权贵。

7.管宁专心读书,不为外界所扰;视片金为瓦砾,视权贵如常人,清高脱俗,人格卓越。他与华歆分席而坐,更表现了志趣的高洁。

教子有方

方其在任时,生二子。谓其妻曰:“予年将半百,有子已足,况再索乎?予意送汝归故里,以教予子。是方成章尚不知习俗假令长在署中其安分者不过无能其不安分者则竟败矣盖衙门在所尚者骄横奢侈娼酒赌博为所不为此则知识未定之人之所大忌。天下之不为习俗所移,出类拔萃者,能有几人乎?予以何等起家?祖功宗德,尽于此矣?安敢望后亦有豪杰之士耶?汝以二子归,先训之读,二三年可知其志。倘能读书则善,否则,农、工、商贾,各予一业,决不至饿殍者。若日‘少君’而已矣。此不但饿殍,皆俳优之流亚也。”其母、妻皆性喜俭朴,亦恶坐享,欣然同归。

5.用“/”给画线处断句。(3分)

6.本文记叙沈太守教子有方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迪?(4分)

7.请从文中找出沈太守给儿子指出未来出路的句子?(3分)

8.沈太守教子之法和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的方法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看法。(4分)

5.章/俗/中/能/者/矣/者/侈/酒/博/为/定

6.我们年轻人要有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7.汝以二子归,先训之读,二三年可知其志。倘能读书则善,否则,农、工、商贾,各予一业,决不至饿殍者。

8.可联系实际来谈。

染丝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必通毕,完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

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的意思(2分)

(1)其色亦变(   ) (2)故染不可不慎也(   )

6.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要意思。(3分)

7.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8.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本文所说明的道理的看法?(5分)

5.(1)也  (2)谨慎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提示:围绕着“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来谈”。

8.联系实际,可围绕着“环境对人的影响”来谈,也可围绕着“人不能受环境的影响”来谈。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5.本文选自______。(2分)

6.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善术者(       ) (2)马无故亡(       )

(3)人皆吊之(       )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7.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2分)

8.说说本文的寓意。(6分)

5.《淮南子》

6.(1)术数 (2)走失 (3)慰问 (4)带领

7.马/骑/髀/之/曰/乎/年/塞/

8.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数以百人宣王死后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本文选自______。(2分)

6.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宣王说之(  ) 禀食(  )

7.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3分)

8.说说本文的寓意。(5分)

5.《韩非子》 6.略 7.之/人/后/立/之/

8.讽刺那些以次充好,外行充内行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14.答案:(1)参与  (2)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15.答案: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6.答案: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