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2、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俱为安思顺牙将 ( )(2)非公不能定 ( )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14、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分)
课外文言文
12、(1)都、全 (2)平定、安定、安稳 13、C 14 、恐见诛
15、不计前嫌、公而忘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包拯,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1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注释:1鬻:卖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赴调,知天长县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
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
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
13、“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4、本文表现了包拯 的品质。(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4题(12分)
11.(1)(2分)主持管理 (2)(2分)足够
12.(3分)C
13.(2分)来告私杀牛者(答“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得1分;
用自己的话回答,不得分。)
14.(3分)孝顺、英明、诸廉(每点各1分)
东坡尝谓钱穆父曰:“寻常往来,心知称家有无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②。”穆父一日折简③,召坡食皛饭。及至,乃设饭一杯,萝卜一楪,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后数日,坡复召穆父食毳饭,穆父意坡必有毛物相报。比至,日晏④并不设食,穆父馁甚,坡曰:“萝卜汤饭俱毛也。”穆父叹曰:“子瞻可谓善戏谑者也!”
(节选自《高斋漫录》)
【注释】①称家有无,根据家中财力行事。 ②具,引申为筵席、酒食。
③折简,写信。④晏,晚、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比至( ) (2)子瞻可谓善戏谑者也( )
13.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间很晚了还没有吃过东西,钱穆父非常饥饿。
B.时间很晚了还没有吃过东西,钱穆父非常生气。
C.时间很晚了还没有摆出食物,钱穆父非常饥饿。
D.时间很晚了还没有摆出食物,钱穆父非常生气。
14.钱穆父信中的“皛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东坡对“皛饭”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5.从穆父召食皛饭和东坡召食皛饭两件事可见这两人都是______ _____的人。(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 15题(12分)
12.(1)及/等到/待到(2分)(2)善于/擅长(2分)
13.C(3分)
14.饭一杯,萝卜一揲,白汤一盏(2分,多摘少摘得1分)萝卜、汤、饭全都没有
(1分,大意对即可)
15.爱开玩笑/喜欢捉弄人/善戏谑(2分)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2。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guān yīn 大士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1李伯时:北宋名画家。小史:书僮。
2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意思(4分)
(1)胁以白刃,不从 ( ) (2)广平生实用左手( )
13、对于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B.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C.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D.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14、赵广拒画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下列选项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品质与赵广相似的是( )(3分)
A.《我不是懦夫》的王嘉鹏
B.《最后一次的讲演》的闻一多
C.《清贫》的方志敏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12.(1)顺从,听从,服从(2分)(2)其实,本来,实际上(2分)
13.D(3分)
14.“断右手拇指遣去”(2分)
15.B(3分)
齐桓公见小臣稷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一日三至弗得见( ) (2)亦可以止矣 ( )
13.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14.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2分)
15.故事写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并不是要突出他的坚毅性格,而是要强调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3分)
(四)(12分)
12.(4分)(1)能够(2)停止
13.(3分)D
14.(2分)下布衣之士
15.(3分)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别人(为人要心胸宽广)
魏公子无忌①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②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归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遂得鹞二百余,左右欲尽杀之,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服罪;不是者,可奋翼。”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注释】①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
②鹞(yào):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魏公子无忌方食( ) ⑵左右欲尽杀之( )
12、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B.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
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D.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
13、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使句意保持不变:(2分)
鸠避患 归 无忌
14、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⑴有同学认为鹞鹰确实听懂了,理由是“ ”。(用文中的话来回答)(2分)
⑵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3分)
(四)
11. (1)正在 (2)全;都 12. A
13. 而 于
14. (1)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
(2)避免滥杀无辜,以此维护自己宽厚仁爱的形象,赢得天下人心。
王敦1有废明帝2意,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3所说。及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使温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4,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1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杈纂位之心。②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
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子的近侍官。 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及温来( ) (2)欲使温从己(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
B.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的德行。
C.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
D.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的德行。
14.文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__ __(2分)
1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_(3分)
A.表现主人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B.称赞明帝的广博学识与孝顺。
C.表现真正勇者的威武不屈。
D.赞扬温太真的智慧与善辩。
(四)(12分)
12. (1)等到 (2)听从(服从顺从)
13.B
14.温正色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小人无以测
君子、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只答“正色”给1分)
15. C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监门(2)以自食。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1)陈:陈国。(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3)笞:鞭打。
(4)蹑:踩。(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耳乃引余之桑下( ) (2)不及张耳远甚( )
1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3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1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
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2分)
A.多多益善B.卧薪尝胆C.望梅止渴D.胯下之辱
11.(1)拉(2分) (2)比得上(2分)
12.D(3分)
13.浅躁(1分) 忍小耻(2分).
14.C(2分)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1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恕,诘其故。对曰:“臣以尚2急于3口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弹雀:拿弹弓打小鸟。②尚:还是。 ③于: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 徐
(2)自当有史官书之 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3分)
上怒,诘其故。
14.从文中看,上“惧”的是 _ __ _,
“说”的是 (2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 ___(3分)
A.是个贪玩又__霸道的昏君。
B.是个__但知错就改的明君。
C.是个胆小又笼络人心的昏君。
D.是个有大胸怀大气度的明君。
12.(1)慢慢地(2分) (2)应该,应当(2分)
13.皇上生气了,责问他这样做的原因。(3分,关键词:诘,故,其)
14.惧:自己的昏庸被史官记录下来影响名声;
说:有这稀一位敢于劝谏的忠臣。 (每空1分)
15.B(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1,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2 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3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4,立偿之。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5,悉推瓮于崖下,须叟,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释:
1瓦瓮: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2 向:将近、将近的意思。3铃铎:代指车马。
4缣:线织品,此处用作货币的代用品。5结络:捆扎瓦瓮的绳子。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1)文中,两处加点词“于”的意思是 的;
两处加点词“得”的意思是 的。(2分)
A.相同B.不同
(2)根据文意,“属天寒”中“属”一词的解释,应选的一项是 (2分)
A.同“嘱”,嘱托。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类,一类。例——“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C.适逢,适才。例——“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14.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载瓦瓮车“进退不得”的原因是 、 和
。(3分)
15.从刘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个性特征中的两大亮点: 、 。(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2分)
12.(4分,每小题各2分)(1)B A (2)C
13.(3分)刘颜于是打开行囊拿出缣(货币代用品),马上偿还(抵补)给那个人(瓦瓮主人)
14.(3分)道路峻滑 车马太多 车身太重
15.(2分)当机立断(处事果断) 慷慨大度(豪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