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2。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1张弘范:元军将领。 2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与俱入山崖 ( )
(2)使为书招张世杰 ( )
(3)其末二句云 ( )
13、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来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14、“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 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4分)
1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 的人,
理由是 。(4分)
11.留取丹心照汗青。
12.(1) 一起 (2)写 (3)说 13.B
1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1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
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1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②,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
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疽(jū) 一种毒疮。②踵(zhǒng):脚后跟。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吴起之为将( ) (2)卒有病疽者( )
13.“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卒之母认为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4.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于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B.士兵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C.终于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D.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15.从上文中可看出吴起与士卒相互间的关系是______ __。(3分)
12.(1)担任,充当 (2)生病(每一词解释各2分)
13.往年吴公吮其父疽。(2分)
14. D(3分)
15.吴起爱护士兵,士兵对吴起忠心。(讲出一方给1分,讲出双方且正确给3分)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日:“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路。
④奚:何,什么。
12.解释加点字。(4分)
(1)若知具茨之山乎 若( ) (2)异哉小童 异( )
13.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14.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____(2分)
15.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12.(1)你(2分)(2)特别,不寻常(2分)
13.B(3分)
14.害群之马(2分)
15.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善于反思(3分)
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是湘潭陈公邪?”曰:“然。”曰:“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终始,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 入: (2)还其值 还: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14.文中主人用“还其值”、“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恪勤的敬重。(2分)
15.信函中“公宜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恪勤要 。(填自己的话)(3分)
12.(1) 进入 (2) 归还
13. B ]
14. 馈米十石”
15.始终保持廉洁,不要改变 (3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④,而人或谓之不韵。⑤
【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③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⑤不韵:不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前后类如此( ) (2)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
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B.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C.但是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D.而且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13.文中能印证欧阳修预言的一句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4.选文一方面显示了苏东坡的磅礴才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欧阳修的 。(3分)
11.(4分)(1)像 (2)说,谈论
12.(3分) B(3分) C(l分)
13.(2分)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14.(3分)谦虚、豁达、胸襟宽广
放翁家训
陆游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生 ( ) (2)虑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方,都应该谨慎地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地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方,都应该谨慎地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地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14、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作者认为可以从 、品性、 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3分)
12.(1)对读书人的称呼(2分) (2)担心(2分)
13.(3分)A
14.(2分)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15.(3分)学习 交友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2、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俱为安思顺牙将 ( )(2)非公不能定 ( )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14、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分)
课外文言文
12、(1)都、全 (2)平定、安定、安稳 13、C 14 、恐见诛
15、不计前嫌、公而忘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包拯,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1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注释:1鬻:卖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赴调,知天长县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
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
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
13、“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4、本文表现了包拯 的品质。(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4题(12分)
11.(1)(2分)主持管理 (2)(2分)足够
12.(3分)C
13.(2分)来告私杀牛者(答“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得1分;
用自己的话回答,不得分。)
14.(3分)孝顺、英明、诸廉(每点各1分)
东坡尝谓钱穆父曰:“寻常往来,心知称家有无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②。”穆父一日折简③,召坡食皛饭。及至,乃设饭一杯,萝卜一楪,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后数日,坡复召穆父食毳饭,穆父意坡必有毛物相报。比至,日晏④并不设食,穆父馁甚,坡曰:“萝卜汤饭俱毛也。”穆父叹曰:“子瞻可谓善戏谑者也!”
(节选自《高斋漫录》)
【注释】①称家有无,根据家中财力行事。 ②具,引申为筵席、酒食。
③折简,写信。④晏,晚、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比至( ) (2)子瞻可谓善戏谑者也( )
13.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间很晚了还没有吃过东西,钱穆父非常饥饿。
B.时间很晚了还没有吃过东西,钱穆父非常生气。
C.时间很晚了还没有摆出食物,钱穆父非常饥饿。
D.时间很晚了还没有摆出食物,钱穆父非常生气。
14.钱穆父信中的“皛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东坡对“皛饭”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5.从穆父召食皛饭和东坡召食皛饭两件事可见这两人都是______ _____的人。(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 15题(12分)
12.(1)及/等到/待到(2分)(2)善于/擅长(2分)
13.C(3分)
14.饭一杯,萝卜一揲,白汤一盏(2分,多摘少摘得1分)萝卜、汤、饭全都没有
(1分,大意对即可)
15.爱开玩笑/喜欢捉弄人/善戏谑(2分)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2。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guān yīn 大士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1李伯时:北宋名画家。小史:书僮。
2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意思(4分)
(1)胁以白刃,不从 ( ) (2)广平生实用左手( )
13、对于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B.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C.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D.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14、赵广拒画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下列选项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品质与赵广相似的是( )(3分)
A.《我不是懦夫》的王嘉鹏
B.《最后一次的讲演》的闻一多
C.《清贫》的方志敏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12.(1)顺从,听从,服从(2分)(2)其实,本来,实际上(2分)
13.D(3分)
14.“断右手拇指遣去”(2分)
15.B(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