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粱肉 舍:舍弃、抛弃B.宋之地方五百里 地方:区域、部位

C.吾知所以子矣 距:通“拒”,抵挡D.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寇:入侵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8.“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 “此”指什么?墨子为什么认为“攻宋”与“窃疾”同类?(4分)

6. B(土地方圆)(3分)

7.公输盘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没有谁能够防守,就可以攻下了。(3分)

8.“此”指上文说的舍文轩,窃敝舆等(1分);因为楚国的“攻宋”与那人的“窃疾”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均是自己拥有丰富的物资却不知足,欲强占他人之物,都属于贪得无厌的行为。(3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①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②,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选自《书段》)

【注释】①蔽:埋没,耽误。 ②祝版:祭祀神灵的木板。

2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此子必吾名 蔽:掩盖。

B.恐不能之 秘:秘密。

C.窃而读 之:代词,指《笔说》。

D.流曰 涕:眼泪。

24.请简要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23、B(秘:守住秘密。)24、原因:天资聪颖、喜爱书法、主观努力以及教导得法。认识:在实际学习中,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羲之正是因为喜欢写字,好学上进,才成为书圣的。

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18—22题。

(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①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选自《苕溪渔隐丛话》)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②。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③。’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南宋胡仔,号苕溪渔隐。②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③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世人作文字少(担心) B. 尝乘以文字问之(间隙)

C. 教有所(缺欠) D.身稼穑(弯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 唯勤读书多为之 知不争,不可谓忠

B. 著述为务 皆美于徐公

C. 三牲养,犹为不孝 子不知鱼之乐全矣

D. 我何有 万钟我何加焉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②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21.从欧阳文忠的建议及皇甫谧的转变中你感悟到了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4分)

18.D      19.A B

20. ①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②(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21.欧阳修认为写作没有别的捷径,唯有靠自身的勤奋多作,从中可以得出勤奋与多写对写作的重要作用;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勤学,并且在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经典学习,终于博通典籍百家之言,这告诉我们学习不受年龄限制,只要勤奋投入,就一定学有所成。(第二点答出“皇甫谧勤奋学习”得1分)(4分)

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入崖山,使书招张世杰2。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1张弘范:元军将领。 2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与入山崖 ( )

(2)使书招张世杰 ( )

(3)其末二句( )

13、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来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14、“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 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4分)

1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 的人,

理由是 。(4分)

11.留取丹心照汗青。

12.(1) 一起    (2)写       (3)说        13.B

1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1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

吴起之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1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

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疽(jū) 一种毒疮。②踵(zhǒng):脚后跟。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吴起之将( ) (2)卒有疽者( )

13.“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卒之母认为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4.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于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B.士兵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C.终于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D.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15.从上文中可看出吴起与士卒相互间的关系是______ __。(3分)

   

12.(1)担任,充当       (2)生病(每一词解释各2分)

13.往年吴公吮其父疽。(2分)

14. D(3分)

15.吴起爱护士兵,士兵对吴起忠心。(讲出一方给1分,讲出双方且正确给3分)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日:“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路。

④奚:何,什么。

12.解释加点字。(4分)

(1)知具茨之山乎 若( ) (2)哉小童 异( )

13.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14.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____(2分)

15.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12.(1)你(2分)(2)特别,不寻常(2分)

13.B(3分)   

14.害群之马(2分) 

15.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善于反思(3分)

陈恪勤之被逮都也,除夕,市米潞河,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是湘潭陈公邪?”曰:“然。”曰:“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终始,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陈恪勤之被逮都也 入: (2)其值 还: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14.文中主人用“还其值”、“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恪勤的敬重。(2分)

15.信函中“公宜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恪勤要 。(填自己的话)(3分)

12.(1)  进入         (2) 归还     

13. B  ]

14. 馈米十石”

15.始终保持廉洁,不要改变    (3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④,而人或谓之不韵。⑤

【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③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⑤不韵:不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前后如此( ) (2)世上人更不著我也( )

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B.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C.但是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D.而且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13.文中能印证欧阳修预言的一句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4.选文一方面显示了苏东坡的磅礴才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欧阳修的 。(3分)

  11.(4分)(1)像      (2)说,谈论

  12.(3分)  B(3分)   C(l分)

  13.(2分)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14.(3分)谦虚、豁达、胸襟宽广

放翁家训

陆游

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生 ( ) (2)虑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方,都应该谨慎地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地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方,都应该谨慎地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地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14、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作者认为可以从 、品性、 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3分)

12.(1)对读书人的称呼(2分)    (2)担心(2分)

13.(3分)A

14.(2分)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15.(3分)学习   交友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2、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为安思顺牙将 ( )(2)非公不能( )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14、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分)

课外文言文

12、(1)都、全 (2)平定、安定、安稳      13、C      14 、恐见诛

15、不计前嫌、公而忘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