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文中的“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请写出本文作者欧阳修的谥号 。(1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我酌油知之。
10、“康肃笑而遣之”的“笑”字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4分)
8.文忠(1分) 9.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2分)
10.掩饰自己的尴尬(2分);对卖油翁的佩服。(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8、课文《陈涉世家》选自《》,作者是西汉的(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广故意喝醉,以此激怒将尉。B.、陈胜率先杀死将尉,揭竿而起。
C.、陈胜吴广智勇双全、配合默契。D.、陈胜吴广封官进爵、不思进取。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8.(2分,各1分)史记 司马迁
9.(3分)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亦可。其他标点符号或没有标点符号扣1分)
10.(3分)C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8. 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____.(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加横线的词)(3分)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吴广素爱人”中的”人”指士卒,表示吴广平时爱护士卒.
B.”广故数言欲亡”中的”数言欲亡”,意在激起将尉的愤怒.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陈胜等对社会等级制度的不满.
D.陈胜吴广”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目的是想为他们复国.
8.史记 司马迁
9.让将尉羞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关键词:辱、以、其、众)
10.D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本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 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下列对本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文交代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B.、上文表现了陈胜卓越的领导才能。
C.、上文揭示了陈胜远大的抱负和志向。D.、上文写出来陈胜对耕作同伴的同情。
8.陈涉世家(1分) 司马迁(1分)
9.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3分) 10.B(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既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8. 选文作者是 ,他是我国 (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不属于徒属“敬受命”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 吴广“苦肉计”获得成功,激起了众士卒。
B. 陈涉的鼓动分析,激发了众士卒求生欲望。
C. 吴广一向爱护士卒,有一定群众基础。
D. 吴广表达出自己要当王侯将相的雄心。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8.(2分,每空1分)司马迁 西汉
9.(3分,得分点“故”、“亡”及语意顺畅)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
10.(3分)D(陈涉一番话意在鼓动众人,每个人皆有可能成为王侯将相。如果仅仅表达自己的雄心,则难以号召众人)
赵襄子攻翟①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②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者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③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杓④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曰:“道冲⑤而用之,又弗盈⑥也。”
(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翟:古族名;尤人、终人是翟的两个地名。②飘风:暴风。③卒:突然。④杓(biāo):拉开。⑤冲:空虚。⑥弗盈:不满、不穷。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
(1)取尤人、终人( ▲ ) (2)使者来谒之( ▲ )
(3)齐楚吴越皆尝胜矣( ▲ ) (4)而不肯以兵知( ▲ )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唯有/道之主/能持胜
B.唯有道/之主能/持胜
C.唯有/道之主能/持胜
D.唯/有道之主/能持胜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2分)
▲
(2)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2分)
▲
12.文中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相对应的语句是“ ▲ ”。
请你为此观点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 。(2分)
9.(4分)(1)攻占 (2)拜见 (3)曾经 (4)闻名(每空1分)
10.(2分)D
11.(4分)(1)(2分)一个早晨就攻下两座城池,这是每个人都高兴的事情。 (2)(2分)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赵国一定会昌盛啊!”
12.(2分)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论据示例:吴王夫差击败勾践后,沉醉于美色,耽溺于享乐,最终国亡身死。(每空1分)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王冕者,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fó xiàng 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9、加点字注音。(1分)
阖户启箧( ) 薨( )
10、解释加点字词。(2分)
(1)普少习吏事 (2)晚年手不释卷
(3)暮乃反 (4)冕因去
11、请用“/”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每句标一处。(1分)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2、文言文中,“之”常用作代词,下列各句中对“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A.①书卷 ②箧 ③其人B.①书卷 ②箧内东西 ③奏牍
C.①箧 ②箧 ③奏牍D.①箧 ②箧内东西 ③其人
13、翻译句子:(4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14、用原文回答问题。(2分)
① 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② 王冕在放牛时痴迷于读书的句子是:
9、qiè hōng
10、(1)熟悉(2)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3)同“返”,返回(4)离开
11、太祖/常劝以读书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2、B
13、(1)(赵普)每次退朝后回到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整天在读.(2)父亲生气的打了他一顿,可他却又像原来一样。
14、(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2)暮乃反,亡其牛。
生十年,父洵①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②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修③,修语梅圣俞④曰:“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注释】①洵:指苏轼的父亲苏洵。②范滂:东汉人,以清节闻名,不惜以死护名节。其母亦深明大义。③修:指欧阳修。④梅圣俞:北宋诗人。
1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与“吾顾不能为滂母邪”中的“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王顾左右而言他
C.、顾野有麦场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⑵与“比冠,博通经史”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把西湖比西子B.、其两膝相比者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13、请写出本文所含的一个成语:(2分)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从小接受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B.、苏轼以范滂为榜样得到母亲的鼓励。
C.、苏轼与欧阳修是同时代的青年才俊。D.、苏轼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让众人信服。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11.(4分,各2分)(1)A (2)D
12.(3分)苏轼听到古今盛衰的历史,总是能说出其中的要义。
13.(2分)出人头地(出一头地)
14.(3分)C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8、课文《陈涉世家》选自《》,作者是西汉的(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广故意喝醉,以此激怒将尉。B.、陈胜率先杀死将尉,揭竿而起。
C.、陈胜吴广智勇双全、配合默契。D.、陈胜吴广封官进爵、不思进取。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8.(2分,各1分)史记 司马迁
9.(3分)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亦可。其他标点符号或没有标点符号扣1分)
10.(3分)C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伤仲永: ②宾客其父:
③泯然众人矣: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0、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
⑵、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
1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分)
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 。
②少年时期,才思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 , “泯然众人矣”。
12、方仲永由神 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语句)(3分)
答:①、“ ”②、“ ”
③、“ ”
13、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3分)
答: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第④个没有写出所通之字不得分。
①伤仲永: 哀伤,叹惜 ②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③泯然众人矣:完全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10、翻译下列各句。一题2分:关键字一分,连贯一分。
⑴、关键字:自是 立就 文理 观者。
译: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⑵、关键字: 夫 固 反问语气
译: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11、①敏捷,天赋极高。②衰退。③平庸或者衰竭。
12、答:①、“父利其然也”②、“ 不使学”③、“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3、答:一个人的成才,后天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