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卿今者才略(才干与谋略) B.即刮目相待(重新)

C.复南奔(不久)D.涉猎经史(深入钻研)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蒙辞军中多务 或钱币乞之

B.蒙始就学 永发愤读书

C.结友疑邻人之父

D.洪仲深让之而不报 愿市鞍马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9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3)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1.吕蒙和傅永都是武将,后来在学识上也都有了惊人的长进,但具体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18. D    19.AB

20.①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②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③(傅永)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傅永)却不会回信。

21.  吕蒙身居高官,经孙权循循善诱,现身说教,方知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因无法给朋友回信而请求于叔父,却遭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发奋读书。(意对即可)(4分)

翻译: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州,不久又投奔到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他就去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以备凶荒。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瑾诛,起巡抚贵州。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6.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会诸生于学宫”中的“于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躬耕于南阳B. 受知于李东阳

C. 贤于才人远矣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巫而遣之 ( ) 课农桑( )

民伤财( ) 母过氏至孝(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2分)

(2)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2分)

6.A    7.C

8. (4分)(1)用竹杖打(2)亲自 (3)使…劳累 (4)侍奉

9.(1)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

(2)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

附:【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来防备出现饥荒。

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徐公何能君也(      )   (2)徐公来,视之(      )

(3)臣知不如徐公美(      )  (4)时时而进(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邹忌敢于进谏,齐威王勇于纳谏。联系全文,说说邹忌和齐威王,你最欣赏哪一个?为什么?(3分)

                                              

9.B(提示:B项正确节奏划分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0.(1)比得上 (2)同“熟”,仔细 (3)的确,实在 (4)偶尔

11.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12.示例:我最欣赏邹忌,因为他一心为国,敢于进谏,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己。或我最欣赏齐威王,因为他知不足就改正,善于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二)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陈:同“阵”,布阵。②谢玄:东晋将领。③融:即苻融,前秦将领。④坚:即苻坚,前秦皇帝。⑤蹙(cù):逼近,逼迫。⑥蔑:没有。

1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十年春,齐师我 伐:

(2)小信未 孚:

(3)若移陈却 少:

(4)引兵少却 但: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语段(一)中的“何以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两个语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进攻(攻打)   (2)为人所信服(使人信服)   (3)稍微   (4)只

        (答对2—3个得1分,答对4个得2分;共2分)

18.(1)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苻融也认为是对的,于是就指挥__后退。

(大意对即可,每题2分,共4分)

19.引出下文对迎战条件的分析(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表现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衬托出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分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0.语段(一)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以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1分)语段(二)用苻坚的不知军情、一意孤行、轻率开战来突出谢玄等的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很有谋略(用秦诸将的劝阻突出苻坚的骄傲自大、不听劝阻)。(1分)

傅永发愤读书 【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①寻:不久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9. 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有友人与之( )而不能答 涉猎( )经史

10. 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11. 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9.(2分)信件     粗略的阅读

10.(3分)B

11.(4分)侧面表现傅勇发愤读书的效果(2分),突出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的主题(2分)。

(10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舍其文轩 舍:舍弃。B.善哉 善:好。

C.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强盗。D.虽杀臣,不能绝也 绝:灭绝。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3分)

8.在选文中,墨子是如何成功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4分)

6.(3分)C  (寇:入侵)

7.(3分)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守城的方法还有许多。

8. (4分)墨子先是运用类比推理的论说方法,使楚王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而理屈词穷(2分);而后通过攻守模拟战,以实力逼迫楚王放弃攻宋的打算(2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9. 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闻禁中每有索取( ) (2)岂不可忍一夕之( )

10. 对文中划线句“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么岁月长久,浪费的物品就多了啊。

B.那么岁月长久,很多动物都给害死了啊。

C.那么时间一长,该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啊。

D.那么时间一长,就会害死很多动物啊。

11. 故事体现了宋仁宗什么品质?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4分)

9.(2分) (1)近来 (2)饥饿 (各1分)

10.(3 分)C

11.(4分)宋仁宗作为一国之君,不因个人的喜好而虚耗民财,能够严以自律。(2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更学会关心别人,不能处处随心所欲,尽量做到不给他人增加麻烦。(2分)

伤仲永(11分)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并自其名

  ②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③先人还家

  ④不能称前时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0.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他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3分)

伤仲永(11分)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并自其名      题写

  ②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③先人还家      跟随

  ④不能称前时之  听到的名声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0.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他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3分)

其父“不使学”,方仲永“受之人者不至”

人的天资对于人能否成才有着必要的关系,但后天的教育对成才是更为重要的。

强项令(11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大言主之失 ②即以头击楹,流血

③宣以班诸吏 ④将何理天下乎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译: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译:

20.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3分)

答:

18.①数:列举  ②被:盖 ,覆盖  ③悉:全,都  ④以:凭

19.①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②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20.侧面描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丈人承蜩(6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1),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2);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3)株拘(4);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1)承蜩:用竿粘知了;(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3)橛(jué):木桩,象木桩那样竖立着。用为动词。(4)株拘:带枯枝的树墩。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万物蜩之翼   ②孔子谓弟子曰
20.翻译句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译文:
21.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给我们的启示是:

19、交换    回头看

20、即使天地再广阔,其他的事物再多,但我的心里只关注蝉的翅膀。
      21、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做事要取得成功,必须专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