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唐雎对曰 ②今日是也
③寡人谕矣 ④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为保护祖国所表现出的机智和勇气令人敬佩。请结合上文,讲讲唐雎是怎样一步步制服秦王的。(3分)
19.根据当时秦国的法律,使臣上殿是禁止携带武器的。可唐雎的剑是从哪里来的? 请你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16.(4分)
① 回答 ②这样 ③明白 ④助词,无义
17.(3分)
可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关键词“而”、“以”、“徒”、
“以”每个1分,句子不顺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18.(3分)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能结合上文,答出要点及过程。如只写两点,但意思完整、相近即可)
19.(4分)
例如:唐雎“挺剑而起”这个情节应该是虚构的,因为《战国策》一书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不完全等同于正史。本文设置“唐雎挺剑而起”这个情节,不重在历史事实,而重在突出、褒扬唐雎保护祖国而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精神。又例如:唐雎“挺剑而起”,使用的应该是短剑,他用巧妙的办法规避过秦卫兵的检查,只是文中没有交代,因为《战国策》重在表现谋臣策士雄辩的言辞。(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4分)
虞庆(人名)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泥)濡。夫材生则挠,涂濡则重;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虞庆曰:“材干则直,涂干则轻,今诚得干,日以轻直,虽久必不坏。”匠人诎,作之成。有间(不久),屋果坏。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
②匠人诎,作之成。
.①用弯曲的木材来承担沉重的湿泥,现在即使盖成了房子,时间长了肯定会坏。(得分点:挠、重、虽)
②木匠屈服了,帮他把房子盖起来。(得分点:诎、作、成)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文字,完成6~9题。(9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也
A.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皆以美于徐公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D.
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一致的是( ▲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B.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D.先帝知臣谨慎(《出师表》)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邹忌在生活中也有“三省”。请联系选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9.齐王用一个“善”字来作为对邹忌讽谏的回应,说说这个“善”字包含了哪些具体含义?(2分)
6.A
7.D
8. 邹忌的“三问”“暮寢而思”表明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并能从不合理之处找到合理的解释,同时又能由身边之事联系到国家大事。
9. “善”字包含了对邹忌讽喻的认可,以及对自己所受蒙蔽情况的反思,显示出齐王的矜持和尊贵。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①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一日三至弗得见( ) (2) 桓公曰:不然。 ( )
10、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 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11、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用原文回答),表明齐桓公是一个 的人。(4分)
9. (1)能够(2)这样 (2分)
10. C(3分)
11. 下布衣之士 尊重人才,求贤若渴(4分)
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
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疸、弥子瑕,而立司空狗。
(选自《战国策》)
9.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蔽: (2)烛:
10.对划线的句子“有说则可,无说则死!”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杀!
B.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杀死!
C.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杀!
D.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还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杀死!
11.复涂侦用什么方法劝谏卫灵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9 2 (1)蒙蔽 (2)照亮
10 3 B
11 4 复涂侦借助太阳能公平的照亮天下人,灶君只是照着前面的人而照不到后面的人的区别劝谏卫灵公(2分)。这样做能委婉的指出国君受到蒙蔽,从而劝谏国君远离小人(2分)。
参考译文:
卫灵公宠爱宦官雍疽和宠臣弥子瑕,他们两人就挟持了君权,蒙蔽左右,使下情不能上达。有个杂技艺人对卫灵公说:“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现在果然见到君王了。”卫灵公说:“您梦见了什么?”回答说:“我梦见了灶君。”卫灵公听了怒形于色,说:“我听说,见到了人君,就会梦见太阳。现在您说梦见了灶君,就见到君王,真是岂有此理!如有道理可说,那就算了;你要是没有道理可说,就得被杀死。”
这位杂技艺人回答说:“太阳普照大地,任何东西也遮蔽不了。若是灶就不同了,灶口前面的人在烧火(他遮住了火),后面的人就见不到火光了。我现在怀疑有人象在灶口烧火一样蒙蔽君王,因此我梦见了灶君。”
卫灵公听后,说:“很好。”于是就废黜了雍疽,弥子瑕,而任用了司空狗。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21——24题(8分)
丞相公孙弘者,齐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天子大说之。二岁中,迁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或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节)
注:豕:猪。 倍:通“背”,违背。
21、解释加点字。(2分)
(1)天子大说之 ( ) (2)上然弘言( )
22、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24、孔子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公孙弘身上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请结合选文内容指出他的优、缺点各一个。(2分)
21、(1)通“悦”,高兴。 (2)认为……是对的
22、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23、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靠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
24、优点:如孝顺、节俭、礼贤下士、关心朋友等(结合语句写出一点得1分)
缺点:如违背约定、不讲诚信、猜疑忌恨、城府很深等。(结合语句写出一点得1分)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18——20题(8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请献十金
(3)再拜,曰 (4)不可谓仁
1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起于鲁”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里奚举于市B.、而飞于北海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于是冰皮始解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18、①替 ②请允许我 ③两次 ④对人亲善、友爱
19、A
20、(您说)坚守道义不杀少数人却杀多数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卿今者才略(才干与谋略) B.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C.寻复南奔(不久)D.涉猎经史(深入钻研)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B.蒙乃始就学 永乃发愤读书
C.结友而别 而疑邻人之父
D.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愿为市鞍马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9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3)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1.吕蒙和傅永都是武将,后来在学识上也都有了惊人的长进,但具体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18. D 19.AB
20.①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②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③(傅永)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傅永)却不会回信。
21. 吕蒙身居高官,经孙权循循善诱,现身说教,方知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因无法给朋友回信而请求于叔父,却遭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发奋读书。(意对即可)(4分)
翻译: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州,不久又投奔到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他就去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以备凶荒。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瑾诛,起巡抚贵州。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6.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会诸生于学宫”中的“于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躬耕于南阳B. 受知于李东阳
C. 贤于才人远矣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杖巫而遣之 ( ) 躬课农桑( )
劳民伤财( ) 事母过氏至孝(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2分)
(2)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2分)
6.A 7.C
8. (4分)(1)用竹杖打(2)亲自 (3)使…劳累 (4)侍奉
9.(1)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
(2)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
附:【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来防备出现饥荒。
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徐公何能及君也( ) (2)徐公来,孰视之( )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4)时时而间进(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邹忌敢于进谏,齐威王勇于纳谏。联系全文,说说邹忌和齐威王,你最欣赏哪一个?为什么?(3分)
9.B(提示:B项正确节奏划分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0.(1)比得上 (2)同“熟”,仔细 (3)的确,实在 (4)偶尔
11.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12.示例:我最欣赏邹忌,因为他一心为国,敢于进谏,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己。或我最欣赏齐威王,因为他知不足就改正,善于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