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道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赒zhōu:救济,接济;粜:tiào卖出粮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C.、以牛自归(返回)D.、厚遗以遣之(送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一布衣终于家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而能使人如此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当为连公行丧 为人谋而不忠乎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20、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7.答案: C. 归还
18.答案:BD。
解析:A,第一个“于”为“在”,第二个“于”为“向”;B,“而”为转折义,“但是”C,第一个“以”为“因为”,第二个“以”为“凭借”;D,“为”、“替”。
19.答案:(1)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2)(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解析:这里省略主语,根据下文应山县人为其送丧可知,是连处士去世,弟弟将其送回。
20.答案:通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山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乐善好施、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
解析:文言文难度不大,但要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尤其要注意细节。
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的父亲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
晋人谋去故绛①。诸大夫皆曰:“必居郇②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③,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公④揖而入。献子从。公立于寝庭,谓献子曰:“何如?”对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⑤。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⑥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泽、林、盬,国之宝也。国饶,则民骄佚。近宝,公室乃贫,不可谓乐。”公说从之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
(节选自《左转》,有改动)
【注释】①绛:绛城,晋国都城。 ②郇,音xún。 ③盬(gǔ):盐池。 ④公:晋景公。 ⑤觏(gòu):积聚。
⑥膇(zhuì):脚肿。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善则善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B.入谓左右曰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公输》)
C.君子固谗人乎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D.昔舜巧于使民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2.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9.(2分) D
10.(2分) 公说/从之/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画对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2分,多画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1.(2分) 晋景公站在正寝外边的庭院里,对韩献子说:“怎么样?”(“谓”“何如”译出1分,大意1分)
12.(2分) 韩献子成功劝谏晋景公迁都新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因以为号焉
(2)亲旧知其如此
(3)期在必醉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8.本文主要从 、 等方面塑造了五柳先生的形象。(2分)
6.(3分)(1)就、于是 (2)知道、了解 (3)期望
7.(2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两个分句各占1分。大意正确、语句通顺即可)
8.(2分)思想性格 志趣爱好 生活状况(写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日:“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日:“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日:“几何数?”日:“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日:“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吱。客多负,私快快日:“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日:“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日:“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Mi,同辈,同类的人。③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6: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善酿致富。 以: (2))或遣童婢沽…… 遣:
(3)甲逾期不肯偿,将讼。逾:____ (4)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趋:____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译文:
(2)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译文:
(3)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1
译文:
2:.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4分)
答:
26.【答案】 (1)凭借,依靠。 (2)派遣,打发。 (3)超过。(4)快步走。
【评分】每空1分,共4分
27.【答案】 (1)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 (2)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 (3)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8.【答案】 (l)诚信经营。例如,儿童或女人来买酒,一定要问买酒给谁喝。(2)乐于助人。例如, 为别人还债。(3)善解人意。例如,担心客人不能尽情吃喝,采用了与客同博赢钱买酒 肉的方式待客。(4)智慧理家。例如,无事在家与三子终日博,保护自己的家产。 【评分】每条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万安县有个卖酒的人,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有的人派遣儿童、女人来买酒,卖酒者一定问:“你能饮酒吗?”有的人(来买酒的)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卖酒者总是从自己家里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买酒的人)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起饮酒,商量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卖酒的人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安息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他们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了贷款,并不求取借据。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下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快步走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时候是睹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吗?然而我已经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有主人竟用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奕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里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和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完成22—25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巯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2.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
①秦王不悦②秦王怫然怒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D.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24.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25.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
A.《伤仲永》B.《木兰诗》
C.《邹忌讽齐王纳谏》D.《出师表》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22.D 23.D 24.B 25.C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越西有独居男子,编木为庐,力耕以食,菽粟盐酪,俱无仰于人。家有群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怨久之。一日酒醉归,是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得暝。男子曰:“此阴类恶物,何暴之甚!”遂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释,怅然无所归。
【注释】①越:古国名。②累累然:络绎不绝的样子。③阴类:指夜间活动的动物。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分)
(1)夜则鸣啮至旦( ) (2)目不得暝( )
15.此男子为何会烧毁自己的屋子?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2分)
16.从这则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14. ①咬;②闭眼。(每空0.5分)
15.男子喝醉了,屋里的老鼠烦扰他让他无法入睡,怨恨之余忘记了自己的屋子。(2分)
16. 人要心胸豁达,头脑清醒,不要一叶障目,因小失大。(2分)
庞葱①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②去大梁③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③大梁:魏国的都城。
[2ab35aa60b20cbe7.jpg]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B.)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团结、聚
C.蒙乃始就学。 就:从事D.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告辞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8.根据内容分别用4个字填空。
(A.)文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 ”。(B.)文写吕蒙“ ”之后,经孙权劝说“ ”,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两文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 。
[06038befd39f6770.jpg]
文言文 阅读《口技》,完成(15—18)小题。(10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一时齐发,_______。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5.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16.选文第1段交代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每空只填一个词)(3分)
文言文阅读 10分
10.妇手拍儿 口中呜 儿含乳啼 大儿初醒 夫叱大儿(3分)
11.交代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2分)
12.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2分)
13.善 正面 侧面(3分)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6分)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9.上文作者是 代的文学家苏轼,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一首咏月词
。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验之信然。 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B.虽画师且不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乃知观物不审者。 乃不知有汉。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1.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 。(2分)
9.宋 《水调歌头·中秋》
10.C
11.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