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鲁人曹沬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②,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沬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9.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颜色不变( ) (2)欲倍其约( )
10.对画线句“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11.“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沬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9.脸色 通“背”,背弃
10.D
11. 迫使齐桓公归还曹沬与齐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曹沬是一个有勇力,有胆识,做事精心策划的人。
课外文言文(9分)
郭猫儿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十九年)中,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爝(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卖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9.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一友挟猫儿同至寓( ) (2)其子遂缚一猪( )
10.对画线句“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B.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C.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D.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11.用四字短语概括郭猫儿表演的口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郭猫儿技艺的精湛。(4分)
9. (1)邀请,偕同 (2)捆
10. A
11. 杀猪卖肉。主要从模拟的声音之多、 模拟的声音之有序、模拟的声音之逼真等几方面来表现郭猫儿技艺的精湛。
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服衣冠 服:穿戴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C.能谤讥于市朝 市朝:公共场合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8.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6. D(间:间或、偶然)
7.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8. 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面在于他高超的讽谏艺术,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另一方面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从他颁布的“三赏”可以看出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2—26题。(10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中国~教^%#育&出版网]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②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③袂:就是衣裳的袖子。
22.解释加点的词。(2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23.下列加点词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楚人以晏子短 以头抢地尔 B. 秦王怫然怒 然则何为使子
C.晏子使楚 因使唐雎使于秦 D.谓唐雎曰 太守自谓也
24.翻译句子 。(2分)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唐睢主要是靠______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____取胜。(2分)
2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2分)
22、通“措” 适宜 23.C 24.略 25.勇敢 智慧 26.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分)
禹钧恕人过
窦谏议禹钧①,为人素长者。先,家有仆者,盗用过房廊钱二百千,仆虑事觉,有一女年十二三,自写券,系于臂上,云:“永卖此女,与本宅偿所负钱。”自是远遁。禹钧见女子券,甚哀怜之,即时焚券,收留此女,嘱妻曰:“养育此女,及事日,当求良匹嫁之。”及女笄②,以二百千择良匹,得所归。后旧仆闻之归,感泣诉以前罪,禹钧不问。由是父子图禹钧像,日夕供养,晨兴祝寿。 ——(选自《窦谏议录》)
【注释】①窦谏议禹钧:窦禹钧,五代燕山人氏。谏议,官名。②笄(jī):古代特指女子成年。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自是远遁( ) ②由是父子图禹钧像( )
15.心生贪念,窃人钱财,是让人深恶痛绝之事。盗走窦家资财的仆人“远遁”后,作为主人的窦禹钧做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16.作者范仲淹在《窦谏议录》中将窦禹钧的事迹记录下来,训示子孙,范公自己也身体力行,其中必有窦禹钧令人敬仰之处。纵观全文,窦禹钧身上具有哪些美德?(2分)
14.①逃跑 ②绘画,描绘(共1分,每小题0.5分)
15.烧毁了仆人留下的纸券,收留了女孩并叮嘱妻子善待她;替仆人的女儿准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贤德的夫君。(2分,意思对即可)
16.具有善良、仁义、宽容的美德。(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百姓与之则安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译文: ▲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
▲
[6a7dd0df4694ea53.jpg]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A.善用矛
B.适值偷在市饮酒
C.弓手者忽谓偷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17.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ad1550654b17f8c0.jpg]
汉孝子董黯
董黯,字叔达,一字孝治,生后汉时。家贫少孤,事母尽孝,采薪供养,甘果美味,奔献于母,母甚肥悦。比舍有王寄者,富而不孝。二母各言其子,寄闻而衔(记在心里)之,伺孝子出,苦辱其母。黯恐贻母忧,默而不言。母既葬,斩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和帝释其罪,召为郎中,不就,以寿终。
黯母尝寝疾,喜饮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厥(晕厥)疾用瘳(治愈)。溪在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 (选自光绪慈溪县志卷二十四)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伺孝子出,苦辱其母
⑵故以慈名溪 ⑶黯母尝寝疾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母既葬,斩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
17.说说董黯孝在哪里?(3分)
15.(1)等到 (2)所以 (3)曾经
16.母亲已经下葬,董黯斩下王寄的头用来祭奠母亲,自已捆起来到衙门自首。
17.采薪供养,让母亲吃好;筑室溪边,为母治病;母亲受辱,报仇雪恨。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B.会天大雨(聚会)
C.广故数言欲亡(所以)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愿)
9.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
A.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互相忘记)
B.天下苦秦久矣(天下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C.卒中往往语 (士卒们常常谈论这件事情)
D.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里拿锐利的武器)
10.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无可奈何,无法摆脱痛苦处境,只好认命。
B.“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既点出了起义的直接原因,也说明了秦王朝刑罚的残酷,逼得农民走投无路。
C.“天下苦秦久矣”一句,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D.“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表现了陈涉、吴广起义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响应和支持,证实了陈涉“宜多应者”的预见,显示了农民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
(共9分)8. A 9. C 10. A
阅读西汉刘向的《师旷论学》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⑥;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⑦昧行⑧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④戏:戏弄。⑤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眼瞎,所以这样自称。⑥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⑦孰与:用于二者之间的比较,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⑧昧行:在__中行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恐已暮矣 ( ) ②臣闻之 ( )
③安有为人臣( ) ④壮而好学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 B.放之山下(《黔之驴》)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师旷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f3a838252e72856.jpg]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