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今齐地千里 太行、王屋二山,七百里

B.汝心之 国不以山溪之险

C.之者谁 则微而众寡

D.陈太丘与友年之后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于”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惧其不已也,告之帝 B.子墨子闻之,起

C.所欲有甚生者 D.公与之乘,战长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5. (2分)A

16. (2分)C

17. (2分)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6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17【甲】文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焉置土石C.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惧其不已D.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22【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写山的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6(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17(2分)D

  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21(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指去世的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23.解释下面句加点的词。

①所至饮一杯水 木偶于堂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25.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做官不但要 ,更要 。(每空不超过4个字)

23.①只(1分)    ②树立(竖立)(1分)

24.害怕事情烦重而(就)不做,(难道)不是辜负国家吗?(2分)

25.廉政(廉洁)(1分) 勤政(务实,做实事)(1分)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谁可而之/或异二者之

B.解孤非之仇邪/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无尉/去怀乡

D.孔子之曰/不求达于诸侯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9.B【你(A.任用/行为。C.诸侯国,国家/国都。D.听说/出名。)】

10.【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视之( ) (2)臣之妻臣( ) (3)时时而进(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6.【(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7.【(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8.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鲁人曹沬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沬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9.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颜色不变( ) (2)欲其约( )

10.对画线句“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11.“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沬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9.脸色    通“背”,背弃

10.D

11. 迫使齐桓公归还曹沬与齐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曹沬是一个有勇力,有胆识,做事精心策划的人。

课外文言文(9分)

郭猫儿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十九年)中,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爝(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卖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9.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一友猫儿同至寓( ) (2)其子遂一猪( )

10.对画线句“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B.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C.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D.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11.用四字短语概括郭猫儿表演的口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郭猫儿技艺的精湛。(4分)

9. (1)邀请,偕同  (2)捆

10. A

11. 杀猪卖肉。主要从模拟的声音之多、 模拟的声音之有序、模拟的声音之逼真等几方面来表现郭猫儿技艺的精湛。

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衣冠 服:穿戴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偏爱

C.能谤讥于市朝 市朝:公共场合D.时时而进 间:间接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8.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6. D(间:间或、偶然)

7.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8. 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面在于他高超的讽谏艺术,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另一方面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从他颁布的“三赏”可以看出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2—26题。(10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中国~教^%#育&出版网]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②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③袂:就是衣裳的袖子。

22.解释加点的词。(2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23.下列加点词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楚人以晏子短 以头抢地尔 B. 秦王怫然怒 然则何为使子

C.晏子使楚 因使唐雎使于秦 D.谓唐雎曰 太守自谓也

24.翻译句子 。(2分)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唐睢主要是靠______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____取胜。(2分)

2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2分)

22、通“措”   适宜  23.C     24.略   25.勇敢  智慧  26.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分)

禹钧恕人过

窦谏议禹钧①,为人素长者。先,家有仆者,盗用过房廊钱二百千,仆虑事觉,有一女年十二三,自写券,系于臂上,云:“永卖此女,与本宅偿所负钱。”自是远遁。禹钧见女子券,甚哀怜之,即时焚券,收留此女,嘱妻曰:“养育此女,及事日,当求良匹嫁之。”及女笄②,以二百千择良匹,得所归。后旧仆闻之归,感泣诉以前罪,禹钧不问。由是父子图禹钧像,日夕供养,晨兴祝寿。 ——(选自《窦谏议录》)

【注释】①窦谏议禹钧:窦禹钧,五代燕山人氏。谏议,官名。②笄(jī):古代特指女子成年。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自是远( ) ②由是父子禹钧像( )

15.心生贪念,窃人钱财,是让人深恶痛绝之事。盗走窦家资财的仆人“远遁”后,作为主人的窦禹钧做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16.作者范仲淹在《窦谏议录》中将窦禹钧的事迹记录下来,训示子孙,范公自己也身体力行,其中必有窦禹钧令人敬仰之处。纵观全文,窦禹钧身上具有哪些美德?(2分)

14.①逃跑   ②绘画,描绘(共1分,每小题0.5分)

15.烧毁了仆人留下的纸券,收留了女孩并叮嘱妻子善待她;替仆人的女儿准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贤德的夫君。(2分,意思对即可)

16.具有善良、仁义、宽容的美德。(2分,意思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