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

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子何以知之?

12.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A.遇事要勤学好问。B.要善于见微知著。

C.要勤于观察思考。D.遇事要集思广益。

10.(4分)(1)喜爱(2分)    (2)生病(2分)

11.(2分)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12.(3分)第一空:百姓徙避(百姓避之)(1分)  第二空(2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2

情节概括准确。

宫卫问故

1

情节概括不够准确。

(1)或问之   (2)宫卫问之

0

情节概括错误,或没有作答。

(1)宿卫不知 (2)王子病也 (3)子何以知之

13.(3分)B (3分)   C(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

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

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

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日:“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

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日:“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③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④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

③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④僦(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1)及狱决罪定

(2)非私臣而然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

(2)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10.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3分)

11.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分)

8。(2分)  (1)狱:案件    (2)私:偏袒,偏爱

9.(3分)  (1)有一个向卫君讲孔子坏话的人。(1分,语序不当者不得分)

    (2)这就是我欣慰并感激您的原因。(所以:……的原因,德:感激。每字1分)

10.(3分)  (1)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处罚。

    (2)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令,想找出轻判的理由。

    (3)依法处罚了犯人之后,子皋又显出不安和同情的神色。

11.(2分)  (1)不偏袒,不严苛,依法惩处。

    (2)对被惩处者予以应有的人文关怀。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长跪而之 ②寡人矣 ③亲尝教以 ④许由无天下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夫专诸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

B.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天 时宿

D.士必怒 王无兵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3.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2分)

1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3分)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10.(4分)答案:①道歉  ②明白,懂得  ③兵法  ④牵累

评分:每小题1分。

11.(2分)答案:C  

12.(4分)答案:①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②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评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2分)答案: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

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评分:每个人物1分,答出1点得0.5分,答出两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答案: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评分:答对一个人物得2分,全部答出得3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乙】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出处:21教育名师】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

1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 (2)臣未闻也( )

(3)稷降于天( ) (4)长跪而之日(

1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今吾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士故归之

B.受地于先王守之 学不思则罔

C.聂政刺韩傀也 夫鸡鸣狗盗出其门

D.安陵君许寡人 鸣之而不能通

20.翻译。(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译文: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

译文:

21.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

22.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5分)

答: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22题。(17分)

18.(4分) (1)交换  (2)曾经   (3)吉祥  (4)道歉

19. (2分)  C

20. (4分)

(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分)

(2)安陵国凭借着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存活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在啊。(2分)

21. (2分)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

22.(5分)开放性题,只要能结合[甲][乙]两文答出对“士”的合理的理解,即可得分。示例:我认为“士”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但能力却有强弱之分。如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有的只是小本事;像唐雎这样的士是忠君爱国,有勇有谋的英雄,有大本事。

王罴性俭率

王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

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有客与罴瓜 食: 瓜皮落地 及: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译文:

19.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

 17.(1)吃  (2)等得  18. 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嫌”1分,句意准确完整1分。)19.示例一:我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的行为,让浪费者感到惭愧。   示例二:我不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观点明确1分,结合原文阐明理由1分。)

附《王罴性俭率》参考译文:

    王罴本性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朝廷曾经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食。使者竟然撕去薄饼的边缘,王罴说:“耕种收获,这些工作已经不易,去壳烧火制成薄饼,费力不少,你(却)挑挑拣拣,应当是不饿。”(王罴)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伸手到地上,拣起来吃了它。客人神色很惭愧。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八尺有余 乃重岳阳楼 B.年之后 陈太丘与友

C.服衣冠 有时发白帝 D. 时时而进 中力拉崩倒之声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与徐公孰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欲言,无可进者 小大之狱,不能察

C. 下令 不知有汉 D. 徐公不君之美也 听茶声然

1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13.早上、早晨(A项.:身高;修建。B项.:一周年;约定。 D项:. 偶尔、间或;/夹杂。) 14. B连词,即使(A项:.介词,跟、和;通欤,语气词。C项: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D项:.介词,比;副词,像、好像。)15. B(B项不都是由衷赞美,语气明显不同。)16.(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美”1分,“私”1分。)(2)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此”1分,句意准确完整1分。)

崔昭行贿事

李肇

裴佶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裴佶(jí):人名。②常:通“尝”,曾经。③阍(hūn)者:看门人。④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⑤秣(mò):喂牲口。⑥絁(shī):粗绸子。

8.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其朝退(适逢,正赶上) 中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B. 如此得不乱(怎么) 窥谷忘(通“返”)

C. 束带出(勉强) 皆于齐(朝廷)

D. 又令秣马、仆(用饭招待) 虽乘奔御风,不以也(快)

9.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佶至宅看姑 门人弟子填

B. 将鞭 公将鼓

C. 前何倨后何恭也 面山

D. 昭赠官絁千匹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10.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中崔昭是一个靠行贿博得“众口称美”的朝廷官员。

B. 裴佶姑父“呵阍者”“ 良久,束带强出”,表明他是一个素有雅望、为官清廉的人。

C. 这则小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__。

D. 文章塑造崔昭这一人物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分)

 8.C (2分)  9.A (2分)  10.B (2分)

11. (1)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2分;句式把握准确1分,表达通畅1分)

(2)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趋”“叩问”翻译准确1分,表达通畅1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

1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臣未尝闻也( )

(3)休稷降于天( ) (4)长跪而谢之日(

1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士以故归之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学而不思则罔

C.聂政之刺韩傀也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D.安陵君其许寡人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翻译。(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译文: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

译文:

21.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

22.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5分)

答: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22题。(17分)

18.(4分) (1)交换  (2)曾经   (3)吉祥  (4)道歉

19. (2分)  C

20. (4分)

(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分)

(2)安陵国凭借着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存活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在啊。(2分)

21. (2分)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

22.(5分)开放性题,只要能结合[甲][乙]两文答出对“士”的合理的理解,即可得分。示例:我认为“士”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但能力却有强弱之分。如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有的只是小本事;像唐雎这样的士是忠君爱国,有勇有谋的英雄,有大本事。

阅读文言文,完成8~10题。(12分)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9.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dc21710115b9a36.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5题。(14分)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节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注】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1.选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2分)

A.秦王使人安陵君曰 太守

B.安陵君其寡人 谭中鱼可百

C.秦灭韩亡魏 壮士不死即已

D.夫韩、魏灭 河曲智叟以应

22.选出下面全是主谓短语的一组(2分)

A.天子之怒 免冠徒跣 怀怒未发 天下缟素

B.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 寡人谕矣

C.图穷匕见 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 自引而起

D.秦王不悦 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仓鹰击殿

23.解释下面如点词的含义(每小题1分,共2分)

①长跪而之 ②使使于前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两个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②图穷而匕首见。

25.甲、乙两文分别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英雄人物形象的?(4分)

[c39a4ecf786a692b.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