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早晨
B.孰视之 孰:仔细、周详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
D.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刺
5.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臣之妾畏臣 能以径寸之木
C.皆以美于徐公 或以钱币乞之
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所欲有甚于生者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答: 。
⑵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 。
4.D5.B6.D
7.翻译:答: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答:(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④经:治理。⑤劳:慰劳。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11.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12.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乙】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2分)
13.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1792815714b66b1d.jpg]
阅读《使人索回书》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①,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③,后卒为名臣。
【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③延誉: 播扬声誉,传播好名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 ▲ ) ②皆投书即还( ▲ )
③须索回书( ▲ ) ④后卒为名臣(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不敢慢其命令
A.普明日复奏其人(《赵普》)B.其一犬坐于前(《狼》)
C.及其日中如探汤(《于园》)D.益习其声(《黔之驴》)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左 右 呵 逐 亦 不 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译文: ▲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黔之驴》)
译文: ▲
11.“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2分)
▲
8.(1)①任,做;②返回;③讨取,要;④终于。(4分)
(2)D(2分)
9.左 右/ 呵 逐/ 亦 不 去(2分)
10.(1)(蒋堂)于是写了一封回信(或:于是写了一封信回复他),那使人才离开。(答题点:为、之、去,第二句的主语。)(2分)
(2)(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2分)
11.(1)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1分)
(2)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1 分)
《使人索回书》翻译: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时,每年冬至节日,所属各县照例送贺信表示祝贺,都是送信的人放下贺信即返回。独有一位县令所派的人不肯随即离去,要求必须有转运使的回信;转运使身边的人劝他走,他都不听,以致呵斥驱逐也不走,还说:“宁可得罪,拿不到回信不敢回县里去。”旁边的人便说:“这做仆从的都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堂说:“恐怕不是这样。这县令一定是一位强干的人,能如此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于是就写了一封回信,那使人才离去。于是为他传播名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7、下列加横线字解释。(4分)
持就火炀之 以纸帖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为余群从所得
8、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2分)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小题2分)
(1)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10、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2分)
11、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2分)
7、炀:烤。 帖:用标签标出 。 讫:终了,完毕。 为:被。
8、D
9、(1)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
(2) 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
10、刻制活字模 、排版、制版、印刷、拆版及活字模存放。
11、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 9-13 题。(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 ( ) ②但当涉猎( )
③见往事耳( ) ④蒙乃始就学( ) 10.翻译句子。(4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1.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3分)
12.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1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11.劝学。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1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这是侧面描写,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13.(言之成理即可)如:开卷有益。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启示:2分。 联系实际:1分
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B. 时时而间进 (间:偶尔)
C. 数烛邹已毕 (数:数量)
D. 寡人闻命矣 (闻命:接受教导)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13.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分)
(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3分)
10.C;11.A;12.C;
13.(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重点词语“面”“刺”)
(2)让我们的君王因为鸟的缘故杀人。(重点词:“使”“以”)
《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挺剑而起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 子墨之闻,起于鲁
3.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把下面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参考答案:
1.B 2.A 3.B
4.①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②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应把“甚”、“以”,译为“过分”、“因为”。)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按要求完成8-10题。(9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发阅左適戍渔阳B.置人所罾鱼腹中
C.为天下唱D.固以怪之矣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认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其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C.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孤鸣”等办法,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分)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分)
8.D9.B10.C
[c12a5e73edf2bb38.jpg]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
(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诃语。(2分)
(1)期年之后 (2)众功皆兴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
C.以亲九族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D.乃命羲、和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译文: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4分)
齐威王:
尧 帝:
9.(1)满一年
(2)兴办
10.A
11.(1)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2)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12.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13.(1)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2)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肉食者鄙 ⑵神弗福也
⑶而齐不听 ⑷苏秦谓齐王曰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19.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每词1分,共4分)
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分)
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2分)
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