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10-13题。(12分)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
(选自《梦溪笔谈·权智》)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持就火炀之 ②则以纸帖之
③水遂横流为害 ④州县患之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
12.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所用的原料是( ),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3分)
13.【乙】段文字中县令雷简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试做简要分析。(1分)
(12分)10、(4分)①烤 ②用标签标出 ③于是,就 ④担心(每题1分)
11、(4分)(1)它(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
(2)拉动巨石填入坑中而窖起来,水患就平息了。(每句2分,共4分,关键词义要译出,课外句基本译出即给2分)
12、(3分)刻字 胶泥 令坚(每空1分)
13、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懂得利用地势、迂回行事的人。(1分)
阅读下面古文《口技》,回答7—11题。(9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妇抚儿乳 ( ) (2)妇拍而呜之(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几欲先走 ( )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文中哪一个句子概括了表演者表演的成千上万种声音?(1分)
阅读下面古文《口技》,回答9-13题。(9分)
7.①喂奶;②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③夹杂;④跑。 (共2分)
8.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措,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就要抢先逃跑的。(2分)
9.凡所应有,无所不有。(1分)
10.当地人一开始很害怕,后来慢慢熟悉了(地震的情形),现在都习以为常了。(2分。不是翻译,不苛求字词理解的准确,说出大概意思即可给满分)
11.略。(2分。语言要符合科学精神,要有激励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积极立意)
比较下列文段,完成7—12题(13分)
【甲】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7、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8、选出下列加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1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以为且噬己也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10、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1、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1分)
1
12、【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7.(2分)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8、(1分)D 9、(2分)(1)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2) 我弹琴大半辈子,不料在这里遇见了知音。 10、(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意对即可) 11、(2分)对牛弹琴或知音难觅,高超的技艺难被人欣赏。 12、(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文言文阅读。(12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用“∣”划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12.解释下了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屠自断其股 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 ________
(3)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 (4)一狼洞其中 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5.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1分)
11.(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12.(1)大腿 (2)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3)像狗一样 (4)打洞
13.(1)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2)禽兽的花招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1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车夫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①片肉而去。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②,亦黠而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龁[hé]:咬;②脔[luán]:成块的肉。
9.解释加点的词 (2分)
①方极力时 ( ) ②亦黠而可笑也( )
10.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车夫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已也压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
B.车夫又担心狼毁了货物,把自已也压在下面,只好忍心把车推倒。
C.车夫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狼也会被压到,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
D.车夫又担心狼毁了货物,狼也会被压到,只好忍心把车推倒。
11.文中狼“亦黠”体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认为其“可笑”?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9. (2分)①正 ②狡猾
10. (3分)A
11. (4分)狼的狡黠体现在它利用了车夫用力推车上坡而无能为力时偷吃了一块肉(2分)。作者认为其可笑是因为狼“啮其臀”的举动就是一种禽兽伎俩,没有实际本领,只会趁人不备,攻其不意,实为小人之举(2分)。
(译文:有一个车夫,推着辆沉重的车子正在爬坡。当到最吃力的时候,一条狼窜来咬住了他的屁股。车夫想放下车子,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己也压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等上了坡,狼已经从车夫屁股上咬下片肉逃走了。趁车夫无能为力的时候,偷尝他一片肉,这条狼也算是狡猾可笑了。)
(本文寓意为:讽喻那些趁人应接不暇之际,夺人之利的小人之举。)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宾客大宴(适逢) B.两股战战(大腿)
C.宾客意少舒(神情) D.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7.翻译划线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分)
答:
8.本文首尾均交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何作用?(4分)
答:
6. (3分)C
7. (3分)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8. (4分)课文首尾两次交待表演者道具简单,前后呼应(2分),从侧面(如答“反衬”也可)突出了口技表演者的表演技艺之高超(2分)。
晋侯赏从亡者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i):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晋侯赏从亡者 亡:逃亡 B.禄亦弗及 弗:没有
C.能如是乎 是:这样 D.以志吾过 志:志向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
②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译文: 5.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3.( D )
4.
①盗窃别人的财物,还把他叫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
②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5.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孝敬母亲不遗余力;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早晨
B.孰视之 孰:仔细、周详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
D.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刺
5.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臣之妾畏臣 能以径寸之木
C.皆以美于徐公 或以钱币乞之
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所欲有甚于生者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答: 。
⑵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 。
4.D5.B6.D
7.翻译:答: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答:(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④经:治理。⑤劳:慰劳。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11.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12.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乙】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2分)
13.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1792815714b66b1d.jpg]
阅读《使人索回书》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①,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③,后卒为名臣。
【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③延誉: 播扬声誉,传播好名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 ▲ ) ②皆投书即还( ▲ )
③须索回书( ▲ ) ④后卒为名臣(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不敢慢其命令
A.普明日复奏其人(《赵普》)B.其一犬坐于前(《狼》)
C.及其日中如探汤(《于园》)D.益习其声(《黔之驴》)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左 右 呵 逐 亦 不 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译文: ▲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黔之驴》)
译文: ▲
11.“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2分)
▲
8.(1)①任,做;②返回;③讨取,要;④终于。(4分)
(2)D(2分)
9.左 右/ 呵 逐/ 亦 不 去(2分)
10.(1)(蒋堂)于是写了一封回信(或:于是写了一封信回复他),那使人才离开。(答题点:为、之、去,第二句的主语。)(2分)
(2)(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2分)
11.(1)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1分)
(2)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1 分)
《使人索回书》翻译: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时,每年冬至节日,所属各县照例送贺信表示祝贺,都是送信的人放下贺信即返回。独有一位县令所派的人不肯随即离去,要求必须有转运使的回信;转运使身边的人劝他走,他都不听,以致呵斥驱逐也不走,还说:“宁可得罪,拿不到回信不敢回县里去。”旁边的人便说:“这做仆从的都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堂说:“恐怕不是这样。这县令一定是一位强干的人,能如此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于是就写了一封回信,那使人才离去。于是为他传播名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