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7、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饮辄尽   ②晏如也   ③疑质理    ④其欣悦

18、找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A.、是人多以书假余 中有足乐者

B.、无怀氏民欤 益慕圣贤

C.、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每假借藏书之家 不戚戚贫贱

19、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0、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志趣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不同之处是什么?(3分)

[c99799f41af67d7e.jpg]

神童徐孺子(8分)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

20、解释下面的加点词:(4分)

(1)月下戏 (    ) (2)语之曰(     )

(3)不 (    ) (4)众以为神童(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众人认为徐孺子是神童的原因。(2分)

[91c3f1ff64d17c50.jpg]

孙权劝学 (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7、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以军中多务( )

(3) 治经( ) (4)鲁肃过寻阳( )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9、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分)

[238059afbc2abe00.jpg]

阅读理解部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

⑴ 世耕 ( )

⑵ 未识书具 ( )

⑶ 父焉 ( )

⑷ 即诗四句 ( )

(5) 泯然众人矣 (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

⑴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⑵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⑶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3、请用一句话归纳这篇短文的题旨。(2分)

答:

1.(1)属于(2)曾经(3)感到诧异(4)写(5)通“攀”,牵,引(6)完全 9.C  10. ⑴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⑵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⑶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1.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10-13题。(12分)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

(选自《梦溪笔谈·权智》)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持就火 ②则以纸

③水横流为害 ④州县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

12.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所用的原料是(   ),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3分)

13.【乙】段文字中县令雷简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试做简要分析。(1分)

(12分)10、(4分)①烤  ②用标签标出  ③于是,就  ④担心(每题1分)

11、(4分)(1)它(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

(2)拉动巨石填入坑中而窖起来,水患就平息了。(每句2分,共4分,关键词义要译出,课外句基本译出即给2分)

12、(3分)刻字  胶泥  令坚(每空1分)

13、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懂得利用地势、迂回行事的人。(1分)

阅读下面古文《口技》,回答7—11题。(9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妇儿乳 ( ) (2)妇拍而之( )

(3)中力拉崩倒之声( ) (4)几欲先 ( )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文中哪一个句子概括了表演者表演的成千上万种声音?(1分)

阅读下面古文《口技》,回答9-13题。(9分)

7.①喂奶;②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③夹杂;④跑。 (共2分)  

8.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措,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就要抢先逃跑的。(2分)     

9.凡所应有,无所不有。(1分)

10.当地人一开始很害怕,后来慢慢熟悉了(地震的情形),现在都习以为常了。(2分。不是翻译,不苛求字词理解的准确,说出大概意思即可给满分)

11.略。(2分。语言要符合科学精神,要有激励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积极立意)

比较下列文段,完成7—12题(13分)

【甲】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7、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欠伸B.几欲先

C.款扉之 D.今客

8、选出下列加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1分)

A.无敢哗/念无与为乐B.以为妙绝/以为且噬己也

C.以弹絮业/以丛草林D.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10、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1、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1分)

1

12、【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7.(2分)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8、(1分)D  9、(2分)(1)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2) 我弹琴大半辈子,不料在这里遇见了知音。 10、(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意对即可) 11、(2分)对牛弹琴或知音难觅,高超的技艺难被人欣赏。   12、(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文言文阅读。(12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用“∣”划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12.解释下了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屠自断其股  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  ________

(3)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 (4)一狼洞其中  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5.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1分)

11.(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12.(1)大腿 (2)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3)像狗一样 (4)打洞

13.(1)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2)禽兽的花招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1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车夫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①片肉而去。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②,亦黠而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龁[hé]:咬;②脔[luán]:成块的肉。

9.解释加点的词 (2分)

极力时 ( ) ②亦而可笑也( )

10.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车夫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已也压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

B.车夫又担心狼毁了货物,把自已也压在下面,只好忍心把车推倒。

C.车夫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狼也会被压到,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

D.车夫又担心狼毁了货物,狼也会被压到,只好忍心把车推倒。

11.文中狼“亦黠”体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认为其“可笑”?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9. (2分)①正    ②狡猾

10. (3分)A

11. (4分)狼的狡黠体现在它利用了车夫用力推车上坡而无能为力时偷吃了一块肉(2分)。作者认为其可笑是因为狼“啮其臀”的举动就是一种禽兽伎俩,没有实际本领,只会趁人不备,攻其不意,实为小人之举(2分)。

(译文:有一个车夫,推着辆沉重的车子正在爬坡。当到最吃力的时候,一条狼窜来咬住了他的屁股。车夫想放下车子,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己也压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等上了坡,狼已经从车夫屁股上咬下片肉逃走了。趁车夫无能为力的时候,偷尝他一片肉,这条狼也算是狡猾可笑了。)

(本文寓意为:讽喻那些趁人应接不暇之际,夺人之利的小人之举。)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宾客大宴(适逢) B.两战战(大腿)

C.宾客少舒(神情) D.不能其一处也(说出)

7.翻译划线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分)

答:

8.本文首尾均交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何作用?(4分)

答:

6. (3分)C

7. (3分)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8. (4分)课文首尾两次交待表演者道具简单,前后呼应(2分),从侧面(如答“反衬”也可)突出了口技表演者的表演技艺之高超(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