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谷谏父(10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 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26、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4分)

(1)捐之( ) (2)父曰( )

(3)何以收此凶具( ) (4)无需作此具( )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捐(指代谷)B.捐祖野(在)

C.是以收之(因此)D.载祖归养(于是、就)

2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29、文中所谈的原谷,小小年纪,却着实让人敬佩,看完全文,请说说原谷身上有哪几点可敬佩的品性?(2分)

26、(1)想要(2) 劝说,劝告  (3)你  (4)重新、另外

27、A

28、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

29、尊敬长辈,聪明机智

伤仲永(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21、《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稍稍宾客其父(    )  ②父其然(   ) 

③日仲永(  )   ④以钱币乞之(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4、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

25、最后一段的议论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分)

21、《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22、 渐渐  认为……有利可图   通“攀”牵引  有的人  

23、略

2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5、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 B.始知郊田外未始无春

C.辍耕垄上,怅恨久之 D.由此观之,王蔽甚矣

7.(2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鯈鱼出游从容 从容:自由自在

B.鱼之乐也 是:判断词,与“非”相对

C.知我不知鱼之乐 安:怎么

D.请其本 循:依照

8.(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9.(2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河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

10.(2分)下面对《钓饵同而得失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饵同钓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者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 奚 其 获?

12.(3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3.(8分)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撩开青青苇,站在《诗经》的河畔低唱:“蒹葭苍苍,  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推开一扇门,走进夫子的讲堂聆听:“见贤思齐焉, 。”“岁寒,  ④   。”烽火连天,听诗圣啸吟:“国破山河在,   ⑤  ,感时花溅泪,   。”月色入户,随东坡起舞:“人有悲欢离合,  ⑦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⑧ 。”……在文学的河里,流淌着数不尽的风骨与温情,每掬一口,便使生命获得甘露,心灵获得安宁。

6.A7.B8.C9.C10.D

[343bf358c21d48bb.jpg]

疑人窃履(6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踵:到,走到  缪:通“谬”,错误的,荒谬的)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适使其仆履于肆 (2)与之绝。.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19.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17.市:买;遂:于是

18.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19.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孙权劝学(9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蒙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寻阳

(3)即刮目相待 (4)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6.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14.辞:推托 过:到;更:重新;治:研究

15.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往事罢了。

16.( 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廉范以少击众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爇(rè)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译: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爇火:点火。   

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rù)食:在睡垫上吃饭。   

2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B.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C.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D.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匈奴大入塞       (2) 范兵不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24.廉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况)(2分)

 [f359e6f10d8e4f62.jpg]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7、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饮辄尽   ②晏如也   ③疑质理    ④其欣悦

18、找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A.、是人多以书假余 中有足乐者

B.、无怀氏民欤 益慕圣贤

C.、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每假借藏书之家 不戚戚贫贱

19、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0、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志趣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不同之处是什么?(3分)

[c99799f41af67d7e.jpg]

神童徐孺子(8分)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

20、解释下面的加点词:(4分)

(1)月下戏 (    ) (2)语之曰(     )

(3)不 (    ) (4)众以为神童(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众人认为徐孺子是神童的原因。(2分)

[91c3f1ff64d17c50.jpg]

孙权劝学 (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7、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以军中多务( )

(3) 治经( ) (4)鲁肃过寻阳( )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9、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分)

[238059afbc2abe00.jpg]

阅读理解部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

⑴ 世耕 ( )

⑵ 未识书具 ( )

⑶ 父焉 ( )

⑷ 即诗四句 ( )

(5) 泯然众人矣 (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

⑴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⑵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⑶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3、请用一句话归纳这篇短文的题旨。(2分)

答:

1.(1)属于(2)曾经(3)感到诧异(4)写(5)通“攀”,牵,引(6)完全 9.C  10. ⑴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⑵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⑶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1.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