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宫妇左右莫不王 (私:偏爱)

B. 时时而进 (间:偶尔)

C. 烛邹已毕 (数:数量)

D. 寡人闻命矣 (闻命:接受教导)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诸侯闻之,吾君重鸟以轻士

A.皆美于徐公

B.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记之

D.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13.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分)

(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3分)

10.C;11.A;12.C;

13.(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重点词语“面”“刺”)

(2)让我们的君王因为鸟的缘故杀人。(重点词:“使”“以”)

(2014达州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焉置土石 C.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惧其不已D.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6.(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17.(2分)D

  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21.(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2014丹东市)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齐不听。苏秦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肉食者 ⑵神弗

齐不听 ⑷苏秦齐王曰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19.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每词1分,共4分) 

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分)

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2分)

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

以不贪为宝(8分)

宋人或得玉,献请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27、用“/”给画线部分断句。(1分)

2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4分)

(1)宋人得玉( ) (2)子罕弗( )

(3)若以我( ) (4)皆宝也( )

29、子罕“以不贪为宝”,你认为人生之“宝”是什么?(1分)

30、从子罕的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27、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 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28、(1)有人  (2)接受  (3)给  (4)丧失

29、丰富的知识、睿智的头脑、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等。

30、围绕“做人要有高尚的品质,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来谈

原谷谏父(10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 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26、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4分)

(1)捐之( ) (2)父曰( )

(3)何以收此凶具( ) (4)无需作此具( )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捐(指代谷)B.捐祖野(在)

C.是以收之(因此)D.载祖归养(于是、就)

2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29、文中所谈的原谷,小小年纪,却着实让人敬佩,看完全文,请说说原谷身上有哪几点可敬佩的品性?(2分)

26、(1)想要(2) 劝说,劝告  (3)你  (4)重新、另外

27、A

28、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

29、尊敬长辈,聪明机智

伤仲永(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21、《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稍稍宾客其父(    )  ②父其然(   ) 

③日仲永(  )   ④以钱币乞之(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4、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

25、最后一段的议论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分)

21、《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22、 渐渐  认为……有利可图   通“攀”牵引  有的人  

23、略

2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5、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 B.始知郊田外未始无春

C.辍耕垄上,怅恨久之 D.由此观之,王蔽甚矣

7.(2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鯈鱼出游从容 从容:自由自在

B.鱼之乐也 是:判断词,与“非”相对

C.知我不知鱼之乐 安:怎么

D.请其本 循:依照

8.(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9.(2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河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

10.(2分)下面对《钓饵同而得失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饵同钓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者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 奚 其 获?

12.(3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3.(8分)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撩开青青苇,站在《诗经》的河畔低唱:“蒹葭苍苍,  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推开一扇门,走进夫子的讲堂聆听:“见贤思齐焉, 。”“岁寒,  ④   。”烽火连天,听诗圣啸吟:“国破山河在,   ⑤  ,感时花溅泪,   。”月色入户,随东坡起舞:“人有悲欢离合,  ⑦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⑧ 。”……在文学的河里,流淌着数不尽的风骨与温情,每掬一口,便使生命获得甘露,心灵获得安宁。

6.A7.B8.C9.C10.D

[343bf358c21d48bb.jpg]

疑人窃履(6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踵:到,走到  缪:通“谬”,错误的,荒谬的)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适使其仆履于肆 (2)与之绝。.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19.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17.市:买;遂:于是

18.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19.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孙权劝学(9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蒙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寻阳

(3)即刮目相待 (4)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6.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14.辞:推托 过:到;更:重新;治:研究

15.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往事罢了。

16.( 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廉范以少击众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爇(rè)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译: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爇火:点火。   

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rù)食:在睡垫上吃饭。   

2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B.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C.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D.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匈奴大入塞       (2) 范兵不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24.廉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况)(2分)

 [f359e6f10d8e4f62.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