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孙权劝学》,根据要求作答。(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8、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6、D
7、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8、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像仲永,先天聪明,由于后天的不接受教育,最后却沦为普通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
(1)权谓吕蒙曰( ) (2) 蒙乃始就学( ) (3)及鲁肃过寻阳( )
6、文中涉及以下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2分)
7、翻译下列各句。(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回答下列问题:(5分)
(1) 是什么原因 使鲁肃改变了对吕蒙的看法?(2分)
(2)文中孙权的哪些主__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仿效?(3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5—8题(14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对……说 (2)于是,就 (3)到
6、刮目相待、吴下阿蒙(2分)
7、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8、(1)孙权劝学后,吕蒙手不释卷,他的才干和谋略大有长进,使鲁肃大为惊讶,改变了对吕蒙的看法。(2分)
(2)广泛涉猎书籍,增长见识,积极利用时间学习。(3分)
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更刮目相待
父异焉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 于舅家见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遥闻深巷中犬吠 余闻之也久
D.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7、翻译以下两个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有关于学习,然而吕蒙跟方仲永的求学结果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3分)
9、历代读书人有很多勤学的例子传为美谈,并形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你能试举一例成语并作简要介绍吗?(3分)
5、推脱 重新 对······感到诧异 通“攀”,牵,拉
6、B 7、(1)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开始宴请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提诗。 (2)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8、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年幼不学,泯然众人。课文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9、略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完成10——12小题(10分)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谁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3分)
(1)今日病矣( )
(2) 吾能为之足 ( ) (3)终亡其酒( )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12.结合《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举出生活中类似的现象,然后谈谈感想。(3分)
10.(1)劳累;(2)画脚,添上脚;(3)失去 丢失。11.(1)他的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要点:“固、子、安、为”几个词的翻译。) 。12. 启示:任何生命的成长都需要过程,违反其生长规律,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或: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或:做任何事情不可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等等。举例:强迫孩子学弹琴、学绘画或者考试必须考第一等等。或:为了让猪长出瘦肉,大量喂食“瘦肉精”,结果人吃了,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感想略)(启示1分,举出实例1分,感想1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不能称前时之闻 (2) 稍稍宾客其父
(3)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 _ (4)当涂掌事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9.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2分)
10.(甲)文中涉及以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2分)
11.试比较仲永与吕蒙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7. (1)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称、 相当 (2) 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3 )泯然众人矣: 消失 ( 4)当涂掌事 当权 、当政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你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写诗马上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9.作者运用的 对比 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分)
10. (甲)文中涉及以的两个成语是___吴下阿蒙___,____刮目相待__.(2分)
11.启示:这两篇文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先天的优势不能代表以后,现在的落后也不是说以后就不行。要时时刻刻想着学习才能有所作为。
徙木偾表(10分)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 洪迈)
【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来谒吴起 (2)予谓鞅本魏人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令于邑中曰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送鲍浩然之浙东[来源:^zzste~p.%com@&]
C.乃下令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择其善者而从之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www.~z#zste&*p%.com]
20.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
16.(2分)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评分标准:2分,每处1分。
17.(2分)(1)拜见,拜访 (2)认为
评分标准:共2分,每个1分。
18.(2分)D
19.(2分)(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
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2分)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B.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才略:才干和谋略。
C. 蒙乃始就学。 乃:才。
D.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1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仲永之通悟 B. 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C. 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D. 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12.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10、C,11、D,12、C.
13、(1)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 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樵髯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①因自号曰“樵髯”云 ( ▲ ) ②拔出凡辈 ( ▲ )
③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 ▲ ) ④乃复效小儿辈 (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翻译: ▲
18.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
15.(3分)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评分细则:共3分。断错1处扣1分。)
16.(4分)①取号,取名号;②超出,突出;③穷,学完,深究;④模仿,效法,效仿
(评分细则: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7.(3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评分细则:共3分。译出重点词“聊”、“耳”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1分。有不足酌扣。)
18.(3分)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分);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2分);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2分);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1分);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分)。
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2分);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分);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1分)。
(评分细则:共3分。开放题。“欣赏”“不欣赏”均可。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以上理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3分。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6.下面句中的“期”与“文侯与虞人期猎”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B.道不通,度已失期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读书日期间,有人对“你读了几本书”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阅读率明显下降。我认为,这样的调查也有失偏颇,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多阅读已不再依靠纸质,而是在网上进行的。纸质阅读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整体阅读率的下降,也不能代表人们就远离了读书,我们不能仅凭纸质图书的销售下降就认定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只能说明人们的阅读生活正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C. 热衷于微博阅读的人群,除了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外,还可以得到不少的思想升华。
D. 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10. 文中提到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11.结合文中一些观点,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力?(3分)
9.(3分)C
10.(4分)
11.(3分)①要有正确的阅读目的和态度;②要善于思考,用心去读;③多读文、读书、读经典、读思想。(意思对即可)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亡 (2) 辍耕之垄上
14.翻译。(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16.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17.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13.(1)逃亡 (2)去、往 (2分)
14.①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②向天下百姓发出号召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4分)
15.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分)
16. (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
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2分)
17.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
能。 (3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