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题。

周璕画龙

周璕(xún),字昆来,江宁人,善丹青,康熙中,以画龙名。

尝以所画张于黄鹤楼,标其价曰:“一百两。,有臬司某①者,登楼见之,赏玩不置,曰:“诚须一百两。”璕即卷赠之,曰:“某非必欲得百金也,聊以觇世眼耳!公能识之,是某知己也,当为知己赠。”由是,遂知名。

其画龙烘染云雾,几至百遍,浅深远近,隐隐隆隆,诚足悦目。

【注】①臬司某,有个按察使某人。按察使,官职名。 ②觇(chan):偷看。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①善丹青( ▲ ) ②诚足悦目( ▲ )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项?( ▲ )(2分)

A. 以画龙B. 聊觇世眼耳

遂以楼(《黄鹤楼》) 俱假山显(《于园》)

C. 尝以所画张黄鹤楼D. 由是遂

尝驾黄鹤返憩此(《黄鹤楼》) 孰为汝多乎(《两小儿辩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登楼见之,赏玩不置。________

②某非必欲得百金也。

11.周璕为什么会把画赠送给“臬司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周碍“以画张于黄鹤楼,标价‘一百两’”的意图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b2b5a2487a85d4.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6-10题(12分)

七录

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则三诵之,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6.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

①日沃数次( ) ②后读书之斋曰:“七录”( )

7.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和例句加点字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例句:即焚,又钞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B.读竟日 (《赵普》)

C.至市 (《郑人买履》)

D.春冬时 (《三峡》)

8.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何勤苦如此”句式不相同的一项。(2分)

A.及日中则如盘盂 (《两小儿辩日》)

B.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C.复奏如初 (《赵普》)

D.读之竟日 (《赵普》)

9.把下列两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2分)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黔之驴》)(2分)

10.根据选文,说说“七录”的含义,以及读了选文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f65e3b800fc0cd10.jpg]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联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 ②君:统治,主实③被:遍及 ④堪:胜任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秦府旧左右未官者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五柳先生传》)

B.知君人者 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C.朕公等,衣食出于百姓 天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D.百姓人力奉于上 惧其不也(《愚公移山》)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2.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9. (2分)(D )。

10.(2分)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

11.(2分)现在选拔德才兼备的人的原因,是为了求得安定百姓(使百姓安定)。

12.(2分)看他能否胜任。(大意对即可)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6.解释中文加点的词。(3分)

(1)今齐地千里

(2)下令

(3)燕、赵、韩、魏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邹忌采用___ _ 的方法向齐王进谏,使齐王愉快地接受了意见。(2分)

6.(3分)(1) 方圆(2) 于是、就(3) 听说,听到

7.(2分)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补充、调序1分,大意1分)。

8.(2分)设喻说理(以切身经历设喻、讽喻)

定公问于颜渊曰:“东野子之善驭乎?”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来谒,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两服入厩。”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吾子曰:‘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节选自《荀子》,有改动)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善则善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

B.入谓左右曰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公输》) ..

C.君子固谗人乎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

D.昔舜巧于使民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2.颜渊看似说马,实则论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颜渊想要阐明的为政之道。(2分)

9.(2分)C

10.(2分)今东野毕之驭/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画对两处得1分,画五处以上不得分)

11.(2分)不知道您是凭什么知道这个结果的?(“以”“之”1分,大意1分)

12.(2分)待民以仁爱、宽厚,是为政之道。(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9题。(共12分)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不解其意 (2)积雪始晴

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9、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4分)

7、(1)全,都  (2)遇到,碰上……的时候(4 分)

8、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4分)

9、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辍耕之垄上( ) (2)若为佣耕( )

(3)毋妄言,族矣 ( ) (4)皆已惮籍矣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

译文:

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5.⑴停止。⑵如果。⑶抄斩门族。⑷害怕,恐惧。

6.读书只不过是知道名字怎么写罢了,学习舞剑只能够抵挡一个人,没必要学。

7.思想性格:清醒而敏锐的对 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王冕苦学(7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fó xiàng 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fó xiàng 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⑴听辄默记( ) ⑵牵牛来责蹊田( ) ⑶恬不见(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22、请结合本文,谈谈对成才条件的看法。(2分)

21、止    有人   好像

22、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23、略);联系自己的生活,得1分。

口技(节选)(12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几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战战,几欲先

16、解释文中加的词。(4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⑵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 )

⑶不能其一处也 ( ) ⑷几欲先( )

17、用“/”画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2分)

中 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9、有关宾客反应的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6、(1)其中夹杂      (2)说出     (3)大腿       (4)跑或逃跑

17、中/ 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

18、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来。

19、不能,因为写宾客的反应是侧面描写,可以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若删去,则无此效果。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8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马无故而入胡 暮而果大其财

B. 其邻人之亦云 对子骂,则是无礼

C. 马无亡而入胡 此独以跛之

D. 不筑,必有盗 其马胡骏马而归

2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丁壮者引弦疑邻人之父

B.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此之谓乎

C.此独跛之故 为顺流下矣

D.近塞人,有善术者 其邻人父亦云

22.“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根本原因是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23.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20、C   21、D   22、C   23、A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