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 )

(3)相而去( ) (4)下车之( )

1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尊君”和“家君”都是敬辞,前者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B.“元方入门不顾”的“顾”与成语“左顾右盼”中的“顾”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回头看”,后者是“看”的意思。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D.“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1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4.甲文用“撤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写出一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2分)

15.你愿意和元方交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11.2分。①不久一会儿②相比③丢下舍弃④拉

12.2分。C

13.2分。不是人啊(或真不是东西)!和人家约好一块走,却丢下人家(或我)走了。

14.2分。“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用“柳絮”比喻雪,更贴切、更新颖,更生动。(1分)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分,其他也可以)

15.2分。提示:可以答愿意,因为元方聪敏机智,小小年纪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能义正言辞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可以答不愿意,从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却“入门不顾”,让人家无地自容,有些失礼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豪者避役 善: ②白侯之贤已 信:

13.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

14.请在下面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并在原文中用“ ”画出能体现“律己清”的语句。(3分)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 之;律己清,驭吏 ,天子嘉之。

11.①大苏泛赤壁  ②空间顺序  ③ 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12. ①擅长 善于  ②确实 真实

13. 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评分意见:本题2分。

14. 赞(服)  严  “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   评分意见:本题3分。

译文参考:三衢的沈持正,赞美他们的太守白侯有德行有才能。我问他:“白侯定的赋税徭役怎么样?”他回答说:“富豪擅长逃避徭役,徭役大多摊在贫民身上。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的人都佩服他做事公平。”“白侯要求自己如何呢?”他说:“白侯非常清廉节俭,除了喝衢水外,不烦劳衢州百姓任何东西。每天早晨徒步去官署,农夫不认识他,和他争路,他也不问罪。”“白侯管理胥吏怎么样?”他说:“胥吏抱着案卷站在他身边,只听白侯的裁决,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思上报下达案件。上一年的春天,皇上嘉奖了他,衢州人都为白侯感到光荣。”

我问完,回头对几个儿子说:“以前我听兰溪的吴德基就这么说,现在持正又赞美白侯的德行才能。白侯的确很有德行才能啊。”

比较阅读: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为 何为者也

C. 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 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1、D 2、(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3、威胁  害怕(色挠)4、郑重   5、勇敢  智慧

陈轸为齐威王使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一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选自《战国策·齐策》标题是编者加的。

1、划分句子的停顿(3分)

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2、解释句中粗体字词(2分)

(1)昭阳,为楚伐魏

(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4)引酒且饮之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4、陈轸采用什么方法说服昭阳的?陈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1、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2、(1)替(2)丢掉(3)正确(4)端   3、(1)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2)您因此名声已经足够大了,您的官职不能再加封了。4、先祝贺昭阳打了胜仗,消除他的心理戒备,然后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指出攻齐的不利,从而说服了昭阳。陈轸是一个善于言辞,聪明机智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l)故不错意也: (2)长跪而谢之曰: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 分)

答:

1、〔 1 )通“措”,置。(2 )道歉    2 、B 3 、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4、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四、

课外阅读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亦?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康肃公自矜的“资本”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卖油翁对康肃公射技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康肃公性格上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翁曰:‘无他,惟手熟尔”的“曰”字前加一个修饰语,你会选择怎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卖油翁演示倒油技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善射”、“当世无双” 。2.“睨之”、“但微颔之”。3.骄横傲慢,自高自大。4.“从容”或“淡然”。5.熟能生巧。6.这表现了康肃公对卖油翁高超技艺不得不佩服。

比较阅读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1、上文中加点的“为”字读音不同于其他3个的是( )(2分)

A.、士卒多为用者B.、吴广为都尉C.、君为秦吏D.、为陈(陈说)利害

2、下列4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乃令樊哙召刘季 沛令后悔B.、 以激怒其众 沛令欲以沛应之

C.、今欲崐背之 欲诛萧、曹D.、陈胜自立为将军 立以为沛公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且/壮士不死/即巳B.、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

5、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作简要的分析。(5分)

1、A  2、A  3、A  4、(1)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2)刘季就在绸子上写书信射到城墙上。

阅读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答案

1、适逢,恰巧遇到;唱通“倡”,首发。2、C   3、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4、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1)度 (2)亡 (3)往往

2、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

4、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2分)

5、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1、(1)估计、考虑      (2)逃亡        (3)到处2、(1)扶苏因为多次谏劝皇帝的缘故,皇上派他到边疆去带兵(2)现在果真把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 3、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1分)楚国人民有强烈的__意愿。(1分)阐述(1分)4、(1)丹书帛“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2)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5、__   或    领导者要“从 民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言之成理即可)

1、为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胄( ) 戎( ) 箪( )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国险而民附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箪食壶浆

2、 (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 ②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 。

3、 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 抚 和 争锋 修 B. 保 和 抚 结好 修

C. 守 和 抚 结好 修 D. 守 抚 和 争锋 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表、刘璋: ④诸戎、夷越:

7、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8、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课内阅读  1、zhòu    róng    dān(析:掌握重点字字音)尽  地势  归附  不仅  而且  兴旺富裕  用箪(盛)   用壶(装) 2、(1)①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② 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析:注重书下注解)(2)亲自  躬(析:掌握词义) 3、B(析:根据文意)  4、 D(析:掌握句意)5、(1) 现在曹操已拥有上百万军队,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胜。  (2)百姓哪个敢不用箪盛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     6、①不可与争锋  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取而代之 ④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而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7、⑥③①⑤②④⑧⑦(析:熟读课文,理解文意)8、 成霸业,兴汉室(析:联系上下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