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①攘:rǎng,偷。 ②损:减少(偷鸡的次数)。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非君子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不是君子的行为。(“是”,“道”各一分,“道”译为道路也可))
(2)如果知道这不符合道义,这(必须)迅速停止。(“非义”,“已”各一分,“斯”的翻译不作为得分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9分)
(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哪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2分)

A.、 故时有物外之趣B.、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至之市,而忘操之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 徐喷以烟D.、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何不试之以足 留蚊于素帐中
2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3分)
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作者的眼
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4.说说“项为之强”这一细节表现出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态?你能从文中再找一个类似
“我”当时这种情态的句子吗?(2分)
[72a631414475c864.jpg]1
2
3
4
(三) 愚人食盐(6分)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2分)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2分)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2分)
1.(1)给 (2)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二)陈太丘与友期(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期 (2) 去
(3)委 (4)顾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3分)
1 (1)约定(2)离开(3)丢下,放弃(4)回头看)
2/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对。
3不过分。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对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教训)。不对。过分。不给人改过的机会。(既然朋友道歉了,承认错误,就应原谅他,有宽容的心)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田子退金》——韩婴 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③尊君在不 不:
④说其义 说: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4. 【甲】文中启发人们讲“诚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说 “诚信”在我们
现今社会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4分)
1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③不:通假字,通否,语气词。
④说:通“悦”,喜欢,赞赏。
2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3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4能说出“诚信”在如今市场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对自己有所启发,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阅读分析。
(一)《陈太丘与友期》(7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词语:(2分)
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句子:(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1、离开 回头看
2、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友人惭愧,下车拉元方
3、做人要守信用,懂礼貌
文言文阅读(21分)
(一)(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 人不知而不愠( ) (2) 学而不思则罔( )
(3) 不堪其忧( ) (4) 不亦说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从上面的语段中各找出一句有关学习方法和修身为人的句子 。(2分)
1.(4分)(1)生气、发怒 (2)迷茫而无所是从 (3)忍受(4)通悦,愉快
2.(4分)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我不也是君子吗?
3.(2分)学习方法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修身为人示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外文言文测读(6分)
小事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⑥,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⑦(cù jí)。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孔文举:孔融。②诣:前往,到。③清称:有清高的名称。④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⑤仆:自谦。⑥了了:聪明,有智慧。⑦局促不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乃通 乃:
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之: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②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① 乃:才。②之:代词,指孔文举。每个1分。
[8aa5468880f78b6f.gif]2①孔文举当年才10岁,就随他的父亲来到洛阳。②想你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了。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 )
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1.⑴ C ⑵ D(2分,每小题1分)
2.B(2分)
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
4.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雪景有什么变化?哪句能看出来?
2、本文以“咏雪”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3、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4、你还积累过哪些描写雪的诗句?请写2句
1、 俄而雪骤,一会雪越下越大了
2、 以咏雪为题目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对两种答案都满意;为后喻而“笑乐”;“笑”前喻。“乐”后喻
“柳絮因风起”较好。因为“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仅仅形似,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不够好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人是以“,”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