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桓公明日弋①在廪,管仲、隰朋②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釬③而迎之曰:“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今孤之不得意于天下,非皆二子之忧也?”桓公再言,二子不对。
桓公曰:“孤既言矣,二子何不对乎?”管仲对曰:“今夫人患劳,而上使不时;人患饥,而上重敛焉;人患死,而上急刑焉。如此,虽鸿鹄之有翼,济大水之有舟楫也,其将若君何?”桓公蹴然④逡遁⑤。
管仲曰:“昔先王之理人也,盖人有患劳而上使之以时,则人不患劳也;人患饥而上薄敛焉,则人不患饥矣;人患死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死矣。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四方之外归君其犹流水乎!”
公曰:“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
公辍射,援绥⑥而乘。自御,管仲为左,隰朋参乘。
(选自《管子·戒》)
【注释】 ①弋:泛指射猎。 ②隰(xī)朋:齐桓公的重臣。 ③釬(hàn):臂铠。
④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⑤逡(qūn)遁(xún):迟疑徘徊。 ⑥绥:登车时用的绳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弛弓脱釬而迎之曰 弛: ②济大水之有舟楫也 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人患死,而上急刑焉”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B.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C.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蒲松龄《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译文:
(4)请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管仲和齐桓公在本文中的表现。
答:
(5)管仲的民本思想,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关键。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些体现民本思想的语句,请写出其中的一句。
答:
(1)①放松,这里指卸(放)下 ②渡,渡过
(2)D
(3)这样,全国上下对待君主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啊!
(4)答案示例:管仲:能言善辩 聪明智慧 心怀天下 雄才大略 齐桓公:雄怀大志 善纳忠言 知错能改 爱惜人才 礼贤下士
(5)答案示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2)处遂改励。( )
(3)具以情告。( ) (4)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译文:
3.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
答:
1.(1)希望(2)于是(就)(3)把(4)但是(可是,却)
2.况且一个人就怕不立志,(如果确立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3.浪子回头金不换。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1) 十八九,絪为御史, (2)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译文:
4.《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
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译文:
1.⑴刘景(景) ⑵郑絪(絪)
2.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
4. C
5.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布衣之怒( ) (2)以头抢地耳( )
(3)长跪而谢之曰( )(4)寡人谕矣(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未尝闻也 尝趋百里外 B.休祲降于天 行者休于树
C.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D.先生坐 满坐寂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答:
1.⑴ 平民 ⑵撞 ⑶道歉 ⑷明白,懂得
2. A
3.韩国、魏国灭亡了,但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意对即可)
4.增强语气,表现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鄙视。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日:“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l)吴广素爱人( ) (2)广故数言欲亡 ( )
(3)并杀两尉 ( )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祭以尉首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屠惧,投以骨
C.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1.【答案】(1)向来(一向) (2)逃走 (3)一齐 (4)带领(率领)【考点直击】本题考查文言常用字词的积累。 【思路点拨】“素”“亡”“将”是一词多义词,要结合句子意思灵活理解。
2.【答案】A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虚词“以”的积累理解情况。 【思路点拨】A中的“以”是连词,解释为“因为”;B、C、D 和例句一样,都是作介词。
3.【答案】(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而死的本来就会达到十分之六七。
(2)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句子译述的能力。 【思路点拨】第(1)句中的“藉第令”“戍”“固”“十六七”和第(2)句中的“宁”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译述。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卿( )当涂( )辞( )孤( )涉猎( )孰( )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1)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翻译下列各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结友而别。
1、īnɡ tú cí ɡū shè shú
2、B
3、大有裨益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1)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2)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3)表现出吕蒙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
5、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33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
古诗文阅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词语。
策勋( ) 强( ) 愿( ) 著( )
2、解释下列两个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4、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1、解释词语: 记功 有余 希望 穿
2、
(1)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2)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3、吟唱者以双兔为喻,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多年从军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4、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荣华,机智,警觉,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①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③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王: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④调:协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解释句子加点词的含义。
(1)但当涉猎 ( ) (2)即更刮目相待( )
(3)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 (4)术未尽也 (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此君之所以后也。
3. 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
4.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两点即可)
1.粗略地阅读 重新 向 穷尽,完尽
2.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这就是大王您落后的原因啊。
3. 蒙乃始就学。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4.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才可能取得成功。
(三)《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
(3)卿今者才略 ( ) (4)卿言多务,孰若孤( )
2.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3.文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文中任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4.从文中收集一个成语并解释含义。
5. 吕蒙的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写两点即可)
1.(1)当道,当权(2)推托,推辞(3)才干和谋略(4)谁,哪一个
2.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语言(对话)描写。孙权:善劝、亲近、关心部下。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有毅力,有信心。鲁肃:直爽、敬才、爱才。
4.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看法,用新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 示例:读书能使人更聪明,更有力量;学习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功的必由之路;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善意的劝解,及时学习并学有所成,让人刮目相看。(言之有理即可)
(三)《木兰诗》选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旦辞黄河去( ) (2)愿驰千里足( )
(3)双兔傍地走( )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 花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请再举出历史上的两个巾帼英雄人物?
1.(1)早晨(2)希望(3)跑、奔跑(4)只
2.B
3.将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4. 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家爱国等。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冯婉贞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