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节选)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子墨子九

(3)楚王问其

(4)在宋城上而待楚矣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秋也/公输子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C.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牒为械

D.人有百手,手有百指/杀臣,不能绝也

3.翻译句子。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5.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B.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6. 文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虽然如此)

(2) (同“拒”,抵御)

(3)  (缘故,原因)

(4)  (入侵)

2. B

3.

(1)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人的情况是同一类(性质)的。

(2)公输盘攻城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子的抵御之术还绰绰有余。

4.“九设”“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吾请无攻宋矣

 5. D

6.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想找茬杀掉墨子。

【甲】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得政,引内禁②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得政( ) (2)读者悲恻( )

(3)柳人男女质钱( ) (4)数千里从宗元游( )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元少/精敏绝伦 B.播/非人所居

C.无/辞以白其大人 D.出己/钱助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4.【甲】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乙】诗首句的“ ”字最能体现出柳宗元当时的心情。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寄托诗中,正如【甲】文中所说的“ ”。

6.综合【甲】文和【乙】诗,说说诗人明明面对的是春天,为什么会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1. 1)到,等到  (2)都  (3)用  (4)跑         

2. B

3.(1)与王叔文、韦执谊关系很好,二人常常惊叹柳宗元的才能。

(2)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4.柳宗元在柳州释放奴婢。

5.凄;  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6.一是眼前那种落花满地、落叶满庭的萧瑟景象,像极了秋风扫落叶的景象;二是诗人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意凄迷,有了秋天般的感觉。

庄子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 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①贷粟:借粮食。②监河侯:管理河道的官员。③邑金:得到封地的租金。④子何为者耶:你是什么人?⑤波臣:水官。此为鲋鱼自称。⑥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

1.选文开头一句印刷不甚清楚,方框里填写最适合的字应是( )

A.之 B.于 C.以 D.而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将贷三百金( ) (2)庄周忿然作( )

(3)周视车辙( ) (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我哉( )

3.翻译下面句子。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 上文与《惠子相梁》都表现了庄子高明的说话艺术。高明在何处?具体说说上文是如何体现说话艺术的。

1. B

2.(1)你   (2)脸色(3)回头看 (4)使……活  

3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4.善于借寓言(借故事)说理(答巧用比喻也算对)。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不借,却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庄子很生气,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讽刺监河侯不肯借粮食的真实嘴脸。

公输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1. 上文体现了墨子 的精神和 的思想。

2. 在与公输盘的论辩过程中,墨子首先故意激怒对方,使其说出 ;再以 的反问点明此战的本质(以上两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连用五个“不可谓”进行反驳,其中“ ”一句最直观地指出了对方的言行不一。

1.艰苦实践/不辞辛苦践行;  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

2.我崇尚仁义从不杀人;  宋国有什么罪呢; 义不杀少而杀众

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出师表》是_________率师伐魏,在出师钱写给后主________的。

2.请分别写出“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的古今意思。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5.选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诸葛亮(孔明);刘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出师表》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要熟悉《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2.地位低下(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德)卑劣无耻(恶劣、不道德)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古今异义。

3.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解析:句子翻译,要牢固掌握。

翻译时每个字都落实到位,直译过来。

4.B 解析:A 中深入不毛指一种地方,吹毛求疵指皮毛;B 中竭都是指竭尽的意思;C 中三顾茅庐指拜访,顾此失彼指顾得上;D中猥自枉屈指辱,这里有降低身份意思;猥琐不堪指鄙陋卑下,不大方。

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选段中的句子。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

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

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辍耕之垄上( ) (2)若为佣耕( )

(3)毋妄言,族矣 ( )(4)皆已惮籍矣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

译文:

3.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1. ⑴停止。⑵如果。⑶抄斩门族。⑷害怕,恐惧。

2. 读书只不过是知道名字怎么写罢了,学习舞剑只能够抵挡一个人,没必要学。

3. 思想性格: 清醒而敏锐的对 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①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①,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三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惟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②,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③富人苏回为郎③,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④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
【注】 ①钩距:辗转推问。②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③郎:皇帝侍从官的通称。下文“长安丞”、“京兆尹”都是古代官名。④豫:通“预”。

1.下列句中的“以”与“得事情”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类相准 B.中有足乐者

C.策之不其道 D.令辱之,激怒其众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赵广汉办案重调查,善比较,明察下情,强力精明。

B. 赵广汉为官十分清廉,除刁民,惩贪官,将犯人绳之以法。

C. 二贼劫富未遂,释放人质,是因为龚奢答应宽赦他们。

D. 二贼最终仍被处死,可见赵广汉为人多变,手段阴狠。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设预知马 贾: 穷里空舍谋共劫人 会:

③坐语未 讫: ④死无所 恨:

4.翻译下列句子。

(1)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1D

2A

3(1)贾:通“价”,价钱。(2)会:聚集。(3)讫:完毕。(4)恨:遗憾。

4(1)(赵广汉)接见官吏百姓,有时整夜不睡到天亮。

(2)赵广汉下跪感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保全性命,很深厚的情意”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氢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吴会:吴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南海,东连吴会 尽:完全

B.信义于四海 著:闻名

C.使孙权,求援吴会 身:亲自

D.大其军,乘胜克捷 破:打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曹操比袁绍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B.高祖因之成帝业 益州既定,亮为军师将军

C.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刘琮举州委质,备失势众寡

D.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陈涉立为王,号为张楚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政治形势认为刘备不可与曹操较量,也不可谋取孙权。

B.甲文中诸葛亮除了分析政治、军事、地理因素外,还特别强调要爱民和用贤。

C.乙文中写诸葛亮“乃建奇策“,这里的奇策就是甲文中“外结好孙权,内此伏彼起政理”。

D.乙文中孙权因为一向心服刘备同,又敬重诸葛亮的奇才和儒雅,所以派兵帮助刘备。

1.A. 

2.D

3.C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欣悦,则又请焉( ) (2)媵人持沃灌( )

(3)同舍生皆绮绣( ) (4)右备容(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l1.用自己的话归纳作者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的动力是什么 (用文中一句话作答)?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如果你就是“同舍生”中的一员,读了这篇文章你该怎么做?

[8331bd3ff6fe4b78.jpg]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蒙以军中多务 辞:

若孤 孰:

③蒙始就学 乃:

④即刮目相待 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读了本文,你从吕蒙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

1.①辞:借口 ②孰:谁 ③乃:于是 ④更:重新

2.(①不过是要你广泛博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涉猎”、“见”为得分点)②(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省略部分为得分点)

3.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