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说说对题目中“伤”的理解。
4.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课文采用“闻”“见”“问”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B.本文用词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C.“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D.“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没有好好学习。
6.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7.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1. C
2.(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3.题目中“伤”字的意思是哀伤、叹息。作者“伤”仲永是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题目用一“伤”字,点明主题。正文部分无一“伤”字,而“伤”字贯穿始终,深刻含蓄。如“不使学”“泯然众人”均含有“伤”意。
4.“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作的必要铺垫,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才能衰退的家庭背景。
5. D
6.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被泯灭(方仲永便如此)。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伤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王事也,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D.论者谓有神∕相云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尝: (2)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4.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读了本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1. A
2.(1)曾经 (2)全、都
3.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
4.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
5.围绕“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几个要点来谈即可。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知其如此 旧:旧亲戚
B.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安乐,安然
C.造饮辄尽 造:往,到
D.既醉而退 退:回去,回家
3.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置酒而招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B.以乐其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不戚戚于贫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无怀氏之民欤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5.文中介绍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
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著文章。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7.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1.(1) (喜爱)
(2) (体会)
(3) (期望)
(4) (经常)
2. A
3. A
4.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②他到人家那里去喝酒总要把酒喝尽,希望一定喝醉。
③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④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⑤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们一类的人吧?
5.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著文章。
6. D
7.(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
公输(节选)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子墨子九距之
(3)楚王问其故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
3.翻译句子。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5.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B.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6. 文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虽然如此)
(2) (同“拒”,抵御)
(3) (缘故,原因)
(4) (入侵)
2. B
3.
(1)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人的情况是同一类(性质)的。
(2)公输盘攻城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子的抵御之术还绰绰有余。
4.“九设”“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吾请无攻宋矣”
5. D
6.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想找茬杀掉墨子。
【甲】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②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得政( ) (2)读者咸悲恻( )
(3)柳人以男女质钱( ) (4)走数千里从宗元游( )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元少/精敏绝伦 B.播/非人所居
C.无/辞以白其大人 D.出己/钱助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4.【甲】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乙】诗首句的“ ”字最能体现出柳宗元当时的心情。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寄托诗中,正如【甲】文中所说的“ , ”。
6.综合【甲】文和【乙】诗,说说诗人明明面对的是春天,为什么会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1. 1)到,等到 (2)都 (3)用 (4)跑
2. B
3.(1)与王叔文、韦执谊关系很好,二人常常惊叹柳宗元的才能。
(2)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4.柳宗元在柳州释放奴婢。
5.凄; 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6.一是眼前那种落花满地、落叶满庭的萧瑟景象,像极了秋风扫落叶的景象;二是诗人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意凄迷,有了秋天般的感觉。
庄子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 监河侯②。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③,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④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⑥,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①贷粟:借粮食。②监河侯:管理河道的官员。③邑金:得到封地的租金。④子何为者耶:你是什么人?⑤波臣:水官。此为鲋鱼自称。⑥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
1.选文开头一句印刷不甚清楚,方框里填写最适合的字应是( )
A.之 B.于 C.以 D.而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将贷子三百金( ) (2)庄周忿然作色( )
(3)周顾视车辙( ) (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3.翻译下面句子。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 上文与《惠子相梁》都表现了庄子高明的说话艺术。高明在何处?具体说说上文是如何体现说话艺术的。
1. B
2.(1)你 (2)脸色(3)回头看 (4)使……活
3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4.善于借寓言(借故事)说理(答巧用比喻也算对)。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不借,却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庄子很生气,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讽刺监河侯不肯借粮食的真实嘴脸。
公输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1. 上文体现了墨子 的精神和 的思想。
2. 在与公输盘的论辩过程中,墨子首先故意激怒对方,使其说出 ;再以 的反问点明此战的本质(以上两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连用五个“不可谓”进行反驳,其中“ ”一句最直观地指出了对方的言行不一。
1.艰苦实践/不辞辛苦践行; 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
2.我崇尚仁义从不杀人; 宋国有什么罪呢; 义不杀少而杀众
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出师表》是_________率师伐魏,在出师钱写给后主________的。
2.请分别写出“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的古今意思。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5.选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诸葛亮(孔明);刘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出师表》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要熟悉《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2.地位低下(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德)卑劣无耻(恶劣、不道德)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古今异义。
3.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解析:句子翻译,要牢固掌握。
翻译时每个字都落实到位,直译过来。
4.B 解析:A 中深入不毛指一种地方,吹毛求疵指皮毛;B 中竭都是指竭尽的意思;C 中三顾茅庐指拜访,顾此失彼指顾得上;D中猥自枉屈指辱,这里有降低身份意思;猥琐不堪指鄙陋卑下,不大方。
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选段中的句子。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
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
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辍耕之垄上( ) (2)若为佣耕( )
(3)毋妄言,族矣 ( )(4)皆已惮籍矣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
译文:
3.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1. ⑴停止。⑵如果。⑶抄斩门族。⑷害怕,恐惧。
2. 读书只不过是知道名字怎么写罢了,学习舞剑只能够抵挡一个人,没必要学。
3. 思想性格: 清醒而敏锐的对 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①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①,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三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惟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②,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③富人苏回为郎③,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④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注】 ①钩距:辗转推问。②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③郎:皇帝侍从官的通称。下文“长安丞”、“京兆尹”都是古代官名。④豫:通“预”。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得事情”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类相准 B.以中有足乐者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赵广汉办案重调查,善比较,明察下情,强力精明。
B. 赵广汉为官十分清廉,除刁民,惩贪官,将犯人绳之以法。
C. 二贼劫富未遂,释放人质,是因为龚奢答应宽赦他们。
D. 二贼最终仍被处死,可见赵广汉为人多变,手段阴狠。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设预知马贾 贾: ②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 会:
③坐语未讫 讫: ④死无所恨 恨:
4.翻译下列句子。
(1)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1D
2A
3(1)贾:通“价”,价钱。(2)会:聚集。(3)讫:完毕。(4)恨:遗憾。
4(1)(赵广汉)接见官吏百姓,有时整夜不睡到天亮。
(2)赵广汉下跪感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保全性命,很深厚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