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一)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张揖之书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二)

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十万。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所禽。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郁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校对。②藉:借助。③经年:一年以后。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十年而书成(经历)B.其书就古音以古义(探求)

C.自谓可十万(带领)D.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撰《广雅疏证》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盖藉张揖之书纳诸说 先帝不臣卑鄙

C.全队溃覆,几所禽 仅有“敌船”火所焚

D.州官亦好事,使试一村 今有人此,舍其文轩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②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

20. 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三(20分)

  17.D(3分)    18.C D(4分,各2分)

  19.①(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②(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王念孙为考证一字而博涉万卷,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值得推崇;刘羽冲则盲从典籍,泥古不化,落得可悲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4分,各2分。治学态度1分,启示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吕元庸

丁用晦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棋侣吕必不顾局矣( )⑵因易一子以自胜( )⑶吕请棋处士他(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1.⑴认为、以为⑵私自,暗地里,偷偷地⑶到……去,往,去到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4.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命驾将野 (前往)

B.文侯以讲于己也 (知道, 明白 )

C.乃往,身自之 ( 罢免 )

D.文侯怒,任座出 ( 快走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韩借师魏以伐赵 魏由是始大三晋

B.克之,以封子击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文侯应亦然 呼尔而与,行道之人弗受 。

D.使翟璜召任座反之 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1 C

  2.C

  3.D

阅读下面的文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逐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0. 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69ca47e4706579a4.jp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 选自《说苑·敬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是

A.孙叔敖正衣冠而之 胡不我于王

B.使臣受吏民之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 货其弃于地也

D.孙叔敖拜曰 一鼓作气,而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孙叔敖楚令尹 公输般为楚云梯之械

B.楚王不知臣不肖 夫专诸刺王僚也

C.君谨守此三 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足治楚矣 域民不封疆之界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C.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D.文章的主旨是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1C

2B

3B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童趣》)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 (2)为之怡然称快 ( )

(3)媵人持汤沃灌, ( ) (4)同舍生皆被绮绣 ( )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腰白玉之环

B. 而: 使之冲烟而飞鸣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日:能张目对日 主人日再食

D.以:徐喷以烟 以中有足乐者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5、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1.(1)暗暗 (2)愉快的样子 (3)热水 (4)同“披”,穿着  

2、A

3、(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之间,却毫无羡慕的意思。

4、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

5、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写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 惠子相梁         相:做宰相

B.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

C.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游玩

D. 请循其本 本:本心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名为鹓      其如土石何

B. 夫鹓发于南海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C.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拔山倒树而来

D. 我知之濠上也 辍耕之垄上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文段,借鹓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的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 鹓的故事中,庄子用“鹓”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 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 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

(1)C

(2)B

(3)C 

(4)①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前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②[9e6b69e8ff5039cc.jpg]鱼游得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旧知其如此    旧:亲戚

B. 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安乐,安然

C. 造饮辄尽 造:往,到

D. 既醉而退 退:回去,回家

(2)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置酒而招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B. 以乐其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不戚戚于贫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 无怀氏之民欤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译文: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 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 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 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1)A (2)A

(3)①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②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

(4)D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叩:      ②被: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3)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解决“无书”的办法:

②解决“无师”的办法:

(1)①请教 ②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①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②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3)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②荆之地方五千里   

③公输盘诎   

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为何若人?

译文: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4)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5)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1)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①破 ②方圆(面积) ③通“屈”,理屈 ④入侵

 (3)①这是什么样的人呢?②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4)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5)九设 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 吾请无攻宋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