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技

李超字魁吾,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曰:“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高低。”李即交臂作势,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遨游南北,无有其对。偶至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众多。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曰:“幸勿罪!”李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鲁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托钵:托着碗化缘。②感荷:感动。③历下:地名,今济南历下区。④骈:并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李解衣唾手 ( ) ②尼笑曰:“幸勿罪!”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②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3. 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超遇到一位化缘的僧人,给他饭吃,僧人非常感动,主动要传他武术。

B.李超自以为学艺成功,没想到被僧人轻易击倒,感到非常惭愧沮丧。

C.尼姑与__交手,听说__师父的名字,非常害怕,赶紧拱手施礼。

D.僧人一年多后又来到__家,听说他曾与尼姑交手很吃惊,责怪他太鲁莽。

1.①(于是,就 )  ②(道歉)

2.①尼姑坚持(执意、坚决)问他,(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了她。

②然而因为她(看上去)文弱的缘故,轻视她。

3. C

樵髯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自号曰“樵髯”云 ②拔出凡辈

③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④乃复效小儿辈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4)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1)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2)①(取号,取名 )        ②  (超出,突出)

③  (穷,学完,深究;)   ④ (模仿,效法,效仿)

(3)翻译: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4)答: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

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九上《隆中对》)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谓先主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将军宜枉驾顾之 元芳入门不顾

C.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将军岂愿见之乎 辍耕之垄上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作答。(答出两点即可)

1. C

2.(诸葛亮)经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对此当时没有人认同。

3①刘备处境危急,急需贤人相助;②诸葛亮是“卧龙”(可与管仲、乐毅比肩的贤人);③刘备器重、信任徐庶。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

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1.夫 不 喜 之 人/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2. D

3.___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____

4.⑴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⑵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亲旧知其如此

(3)不汲汲于富贵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1(1)(处所,地方)(2)(这里指旧交,旧友)

 (3)(心情急切的样子)

2(五抑先生)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3.(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

钱镠liú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①,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②。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③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④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⑤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⑥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节选自《西湖寻梦•钱王词》作者张岱)

【注释】①省茔垄:祭扫祖墓。 ②亟拜:急忙下拜。 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 ④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 ⑤武肃:即钱镠。 ⑥真主:贤明的君主。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讽镠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为牛酒大陈 (4)因故府大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4.钱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

1盖 初 生 时 /光怪 满 室/ 父 惧 /将沉 于 了 溪。。

2.(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凭借

3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取字婆留。

4骁勇勇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主动顺应)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 十八九,絪为御史, 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⑴ 十八九,絪为御史,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4.《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

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1.⑴刘景(景)郑絪(絪)

2.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

4. C

5.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田子为相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子安得此金( ) (2)子其去之( )

(3)即舍田子罪( ) (4)王贤其母(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4.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

5.不久前,雯雯的表哥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取。请根据你对本文主旨和下面漫画的理解,从下列链接材料中引用1~2句,帮雯雯拟写一条送给表哥的手机短信。(60字左右,3分)

链接材料: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③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④挡不住今天的__,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⑤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⑥两袖清风,坦坦荡荡自无指脊之虑;一身正气,安安然然何有敲门之惊?

1. (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

2.(1)(哪里,怎么)      (2)(拿走(离开))      

(3)(免去,免除)      (4)( 认为……贤惠)

3.(1)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2)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这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啊。_

4.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引用不全,适当扣分)

5.不设统一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②尝与鲍叔贾。( )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④子孙世禄于齐。(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翻译: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翻译:

4.①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

1.C

2.①被拘禁或被关押(“拘禁”或“关押”不得分);②经商或做买卖;③以……为耻(“耻辱”不得分);④享受俸禄(“俸禄”不得分。

3.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

②鲍叔牙推荐管仲做官以后,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

4.①知人善荐。;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015年江苏盐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4)平居无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 当余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危难之间 谨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岳阳楼记》)

3(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译文: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1.(1)为……而死 (2)身份地位,出身低下(或见识浅陋)

(3)给予,送给(4)书信

2. C

3.(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4.(1)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 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

(2)亲贤远佞;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  (3)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