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元膺

丁用晦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赆(jìn):赠送的路费或财物。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棋侣吕必不顾局矣( ) (2)因易一子以自胜( )

(3)吕请棋处士他(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为,以为  (2)私自,暗地里,偷偷地  (3)到……去,往,去到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4.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阅读下面文言文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注】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②【擢】提拔,提升。③【雅】一向,向来。④【劳】抚慰。⑤【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⑥【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⑦【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__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太宗既诛隐太子 既____________ (2)数.引之卧内 数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3.结合选文,举例说明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1 (1)已经(2)屡次、多次

2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

3任人唯贤;胸襟宽广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注】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请:请教。③子:您。④对:回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请关尹子

(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3)又以关尹子

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1)向。(2)……的原因。(3)告诉。

2.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3.示例:在做事时,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大树将军冯异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破邯郸,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注释】①冯异:字公孙,中兴名将,“”之一。 ②伐:自夸

③表识: 标明旗帜 ④整齐:最有纪律 ⑤光武:东汉光武帝 ⑥多:称赞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辄( ) ②号( )

③及( ) ④乃(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3.从文中看,冯异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1.①就  ②号称    ③等到  ④于是

2.下级官兵都说愿意在“大树将军”麾下,光武帝因此很推崇他。

3.谦恭退让,从不张扬,治军有方(严明)。

曹植小传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徒封临淄侯。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并前万户。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而植宠日衰。太祖又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①简易:率真平易,不拘小节。 ②文帝:曹植之兄曹丕 ③嗣:太子 ④行:担任。

1.请分别选出下列每小题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太祖甚之( )

A. 或二者之为,何哉 B.不宜偏私,使内外法也 C. 父焉,借旁近与之

②几为太子者矣( )

A. 偕友出东直,至满井 B. 珠可历历也 C. 扶苏以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植内不自安( )

A. 自以为大有所。 B. 香远清,亭亭净植 C. 至于斟酌损,进尽忠言

④植既才见异 ( )

A. 文帝御之术 B.问:“何战?” C.其景过清,不可久居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

A. 公车令坐死,植宠日衰 B. 植既以才见异,丁仪、杨修等为之羽翼

C. 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2.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译文:

(2)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太 祖 悉 将 诸 子 登 台

3.通读这则小传,请说说曹植是个怎样一个人

1.①C  ②C  ③B  ④B   ⑤C

2.(1)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于是很懊悔地罢免了他。

 (2)太 祖 /悉 将 诸 子/ 登 台      

3. 才华横溢    率真平易   恃才放旷(一点1分,意对即可)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也。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会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遂以显名。

……

初,权为将军时,范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权曰:“若终如言,以君为候。”及立为吴王,范时侍宴。曰:“昔在吴中,尝言此事,大王之邪?”权曰:“有之。”因呼左右,以侯绶带范。范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诏临当出,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

范为人刚直,颇好自称,然与亲故交接有终始。与魏滕同邑相善。滕尝有罪,权责怒甚严,敢有谏者死,范谓滕曰:“与汝偕死。”滕曰:“死而无益,何用死?”范曰:“安能虑此坐观汝邪?”乃髡头自缚门下,使铃下以闻。铃下不敢,曰:“必死,不敢白。”范曰:“汝有子邪?”曰:“有”。曰:“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铃下曰:“诺。”乃排阁入。言未卒,权大怒,欲便投以戟。逡巡走出,范因突入,叩头流血,言与涕并。良久,权释,乃免滕。滕见范谢曰:“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为!”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大王之邪( )

与魏滕同邑相善( )

③滕见范曰( )

④乃髡头自缚门下(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的含义,和例句“以治历数,知风气,闻郡中”中的“于”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胡不见我王B.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C.所恶有甚死者D.搜国中三日三夜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为!

翻译:

4.从末段来看,吴范是个具有什么性格的人?

1.①大王之邪( 通“志”,记 )

与魏滕同邑相善(   一向、向来          )

③滕见范谢曰( 感谢                    )

④乃髡头自缚门下(  到……去                     )

2. D

3.翻译:   大丈夫互相了解,像你一个就足够了,哪里用得着那么多呢?(或 多了有何用?)                        

4.刚直侠义

(16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1.下列句中的“之”和“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B.楚人怜之

C.何陋之有D.辍耕之垄上

2.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齐秦昭王 事: ②大之 破:

③据阳山,逶蛇而北: ④信任之 贤:

4.翻译下列句子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翻译:

(2)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翻译:

1. B  

2. D  

3.①侍奉。②打败。③向北(进军)。④认为……贤能。

4.①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②于是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驱逐戎狄。

(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少卓荦(luò)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后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边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赦。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稇(kǔ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荦(luò):明显,分明。

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禁之不止”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B.怅恨久C.水陆草木花D.至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从“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许曾裕是一个勤学的人。

B.许曾裕体恤百姓,亲自试验乌船,解决了乌船遇风容易坏的问题。

C.松江府百姓为了表达对许曾裕的尊敬,在河边立碑记下了他的许多事迹。

D.许曾裕担任松江府通判期间执法严厉,他认为对私运货物的百姓要严惩,才能正民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值母病

③而其弊 ④因请于布政辰公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

译:

⑵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译:

1. A 

2. D

3. ①笃:严重   ②向:从前     ③始:才  ④潜:暗地里、偷偷地

4.⑴先生到任后,惩罚了其中特别狡诈的几个人,商贩们都感动流泪了。(得分点:“至”“其”)

⑵(许曾裕)就亲自丈量河道的深度和宽度,不允许施工有丝毫差错。(得分点:省略句、深广)

(2015届山东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偈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九试于乡,不得(2)客有至者,则

(3)常学者曰 (4)于身心何所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1.(1 )任用,选拔(2)领,邀请(3)告诉,对……说(4)好处

2.(1)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2)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3)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人(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1)博览群书,身体力行。(2)安贫乐道,不慕荣华。(3)教海子孙,乐此不疲。(4)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S)勤奋著书。(6)热情好客。

(2015届江苏扬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监司大骇,之校书( ) ⑵两使促之 ( )

⑶使者,欲收悦 ( ) ⑷使者下阶谢,乃( )

2.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预刊落试悦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曹刿论战》)

B.策之不其道 (《马说》)

C.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悦不迎,岂有恙乎?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4.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1.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2.C。

3.⑴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⑵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⑶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4.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