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①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①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向,名②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②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①合从:联合②二世:指秦二世胡亥

1.【甲】【乙】两文中的“名”和“下”意思各不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名:名声②名:打着……的旗号①下:攻下 ②下:下放

B.①名:打着……的旗号②名:名声①下:攻下 ②下:下放

C.①名:名声②名:打着……的旗号①下:下放②下:攻下

D.①名:打着……的旗号②名:名声①下:下放②下:攻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藉第令毋斩 翻译:__________

⑵以反者闻二世翻译: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都记述了陈涉起义军胜利进军和的情况。【乙】文中秦二世表现出的,印证了【甲】文中“三老、豪杰”对于统治者“无道”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

1.A

2.⑴即使能免于斩刑。

⑵把__的情况报告给秦二世。

3.①得到响应(或“建立政权”)  ②不听逆耳直言(或“昏庸残暴”)

阅读下面【甲】【已】两段文字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①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②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③自:空。 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⑤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⑥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三臣于草庐之中 顾: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2)猥自枉屈 翻译:

3. 【甲】文是诸葛亮的自述,【乙】文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综合【甲】【乙】两个文段,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超过100字)

答:

1(1)卑鄙:身份微贱,见识浅陋。     (2)顾:拜访

2.(1)于是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   (2)(亲自屈尊)降低自己的身份,枉驾屈就。

3. 示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君子。在甲文中诸葛亮是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为蜀汉大业奋斗;在杜甫的诗中表现出来的是诸葛亮为了先帝而竭尽全力辅佐刘禅。

阅读下面文言文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②十余创。(《项羽本纪》)

【注释】①檥:yǐ,使船靠岸 ②被:遭受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乌江亭长檥船待

A.乌江/亭长檥船待B.乌江亭长/檥船待

C.乌江亭长檥船/待D.乌江亭/长檥船待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兵( ) ⑵王(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项羽不愿东渡乌江逃命的原因?

5.你从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请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

1.B

2.⑴兵:兵器  ⑵王:称王

3.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4.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或:战败无颜见江东父兄,深感愧疚。

5.项羽因战败无颜见江东父兄,宁愿自杀也不愿忍辱偷生,可见他的气节。项羽力大无穷,一人力敌数百人,可见其勇。李清照评的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①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②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

注释:①同里:同乡。②恻然:哀怜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人惟一子,不肖(品行不好,没有出息)

B. 其子于途(乞丐)

C.、管库乎(何况)

D.、孝基使管库(让,派)

2.翻译下列句子

(1)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张孝基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1)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

   (2)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再有原来的坏习惯,于是便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3.仁爱,有恻隐之心(给富人不成材的儿子机会,帮助他改过自新);

轻财重义(考查富家儿子有改过自新的意愿,就归还财产)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鼓吏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①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②,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吏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③,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后汉书·祢衡传》

[注]①岑牟、单绞:鼓吏穿的服装。②《渔阳》:鼓曲名;参挝:一种击鼓之法。③衵(nì)衣:内衣。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称述于曹操吏之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3.通读全文,概括祢衡的性格特点。

1.屡次,多次   呵斥,指责  

2.曹操笑着说:“我本想羞辱祢衡,祢衡反倒羞辱了我。”

3.文中有多处——少有才辩,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自尊心强,不畏强权等。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寔阴见一县无复盗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3.你赞成陈寔处理梁上君子的做法吗?为什么?

1.代词,指“盗”(梁上君子)  这  2.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多做好事。3.自圆其说即可。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将军宜枉驾之( ) (2)欲大义于天下 ( )

(3)而智术浅短,遂猖蹶( )(4)乃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自比管仲、乐毅 括母上书言王曰B.名之者谁?.太守自为信然

C. 身所奉饭者十数 王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 悟前狼假寐 凡三往,

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2处。王以为若其父乎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填空。

刘备善于 ,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 ,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1. (1) 拜访 (2)通“伸”,伸张 (3)因此 (4)每天

2.D 

3、王/以为/若其父乎

4.(1)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2)(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没有谁赞同这一点。

5. 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       谋略与才干。

文言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绍兴①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②。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③,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书〈出师表〉后记》)

[注释]①绍兴:这里指宋高宗的年号。 ②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的祠庙。

③二表:指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

1.下面各项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挥涕笔/录毕,送之 B. 先帝不臣卑鄙/坐待旦

C. 至于斟酌损 /香远清,亭亭净植 D. 不求闻达诸侯/遂宿祠内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3.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回答:

诸葛亮出师的目的是“ ”(选用甲文中四个四字词语填空),岳飞书写《出师表》的目的是“

4 岳飞夜读《出师表》,“不觉泪下如雨”?请结合【甲】文诸葛亮的形象和你对岳飞的了解,分析岳飞“泪下如雨”的原因。

1. D       

2.(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 )这一晚,我竟然再也睡不着,一直坐着到了天亮。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稍舒胸中抑郁 

4.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样精忠报国的岳飞心生共鸣,为此感动落泪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耕稼之劳 (2)学三十岁则可以

(3)至于夏水 (4)两三级

2.选出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矢之速也,不过二里 拔山倒树

B.谓友曰 患塔动

C.今宁越之材而久不止 乃钳搏之

D.春冬时 中牟鄙人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

5.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1 (1)以……为苦  (2)显达  (3)上,漫上  (4)才

2. D

3.(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

(2)略. 

4.①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②勤奋刻苦。(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5.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词语解释:1.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2.瓮weng: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水缸3.足跌:失足。4.迸:涌出。)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退为家人讲: (2).水中:

(3).即其大旨: (4).众皆去: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这篇短文赞扬了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

1(1).退为家人讲:回去(2).水中:沉没,掉入

(3).即其大旨:知道(4).众皆去:丢下,舍弃

2(1)从此他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到了不知道饥渴冷热的程度。

(2)司马光拿着石头砸缸,水缸被砸破了,水一下子流了出来,小孩被救活了。

3.喜好读书(勤奋好学),聪明机智,乐于助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