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①传(节选)
《汉书》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②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③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④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⑤之。明日,诏增此郎秩⑥二等。众庶莫不多⑦光。
【注释】 ①霍光:霍去病的弟弟,得汉武帝亲信,受遗诏,辅少主。②财:通“才”。③郎仆射(yè):官职名。④尚符玺郎:掌管帝王符节、玉玺的郎官。⑤谊:通“义”,赞赏。⑥秩:官吏的俸禄,引申为职位、品级。⑦多:赞美。
1.翻译下列句子。
(1)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2)众庶莫不多光。
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选文记叙了关于霍光的一件什么事。
3.“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一句是对霍光的__________描写,正好与下文“_________”一词相互呼应
4.“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此句记叙虽有夸张色彩,但也表现出霍光怎样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5.霍光后来专权,为了巩固权力,不顾颠倒辈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汉宣帝的皇后,并掩盖了妻子串通御医毒死宣帝原配许皇后的罪行,后来被诛杀。联系这一内容,说说你怎样评价节选文字记叙的霍光的所作所为。
1.(1)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想望他的风采。
(2)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
2.霍光要玉玺,郎官不肯,霍光给他加官晋爵,受到众人称赞。
3.外貌风采
4.注重自己的形象,受到人们的称赞。
5.霍光善于掩饰自己,取得众人称赞是想夺得重权,他的所作所为居心叵测。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明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遺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功之仕,不应,
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
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日《胡仲子集》,诗日《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贅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劝之仕( 有人,有的 ) ②
归( 已经 )
③时籍金华民为兵( 正 ) ④
习兵( 少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4)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B.
A.于B.以C.而D.乃
(5)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
(2)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
(3)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4)B.
(5)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6)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注】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职名。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②凝之悉散之亲属。
1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b6ac96763409b5d4.jpg]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1、B
2、B
3、(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4、(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 忠于职守 敢于进谏 刚正不阿
(2)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3)开放题:
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17.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18.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
19.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pú sà 、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901aa7c76af0edcf.jpg]
阅读下面的文字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2)具言所以
(3)妻家不知其故
(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2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28.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b0cf162f98be82a2.jpg]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1A
2. D
3. B
4. D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
1.下列句中的“以”与“弟子以千数”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为“林宗巾” B.何不试之以足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以其境过清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
|
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
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
车数千两。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
林 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就成皋屈伯彦学 就:________ (2)时人乃故折巾一角 故:________
(3)善谈论 善:________ (4)或附益增张 益: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A
3. ①靠近 ②故意 ③擅长/善于 ④增加
4. (1) 郭太字林宗是太原界休人。
(2) 天子不能够以他为臣(把他作为臣子),诸侯不能够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必为名士 ( ) ②宗元革其乡法( )
③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 ) ④即草奏章(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时人义之
A.黔之驴(《黔之驴 》)B.事列《神仙》之传(《黄鹤楼 》)
C.主人处处款之(《于园》)D.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2.请根据要求,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 (标在主谓和动宾之间)(《两小儿辩日》)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译文:
(2)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
译文:
4读了选文后,柳宗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1)成为 变革、更新 去世 起草、书写
(2)C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4.体恤百姓,勤于政事;关爱朋友,替朋友着想;学识过人,指导有方。至少答两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好 学 耽 书 以 昼 继 夜 父 母 恐 其 成 疾 禁 之 不能 止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家人所觉 士卒多为用者B.乃置《礼》于前 凡三往,乃见
C.由是声誉甚盛 斯是陋室D.不遗一字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4.祖莹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文主要叙写了祖莹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2.A
3.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有所作为的。(或:他最终会走得很远)。
4.主要特点是勤学而有学问(主要是“勤学”);主要两件事:燃火夜读,背讲《尚书》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