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②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③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④,今坐法当刑⑤。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终亦不可得。妾愿入身⑥为官婢,以赎父之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注释】①传:驿站的车马,此指用传车押送。 ②缓急:紧急。③少女缇萦:最小的女儿缇萦。缇萦(tí yíng):人名。  ④廉平:廉洁公平。 ⑤当刑:判处肉刑。当,判决,判处。⑥入身:古时刑律可把罪人收入官府为奴,此指这种惩罚。入,没收。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上书意 言: (2)上其意 悲:

2.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喜医方术,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

(2)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终亦不可得。

3.你认为缇萦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1(1)告发,控告。  (2)对……感到悲伤

2(1)年轻却喜好医术。为人治病,预断死生,多能应验。(2)我非常痛心处死的人不能复生,而判刑致残的人也不能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最终也不能如愿。

3.她是有胆识、有勇气、有智慧的孝女。她在父亲获罪情况下舍己救父,通过合理的建议说服统治者,可见其智慧和胆识过人,在当时是个难得的孝女。

阅读《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1)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2) 不能前时之闻(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泯然众人矣!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泯然众人矣。


4.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才变为“众人”的原因是(用原文)


5.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1.  立即完成     相称、符合     

2.B

3.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纷纷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

 仲永(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1.解释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世隶耕 ( ) ②即诗四句 ( )

③父焉( ) ④以钱币乞之( )  

2.翻译: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泯然众人矣。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1.属于;写,“以……为异”;有的人

2.略

3.后天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才非常重要。

阅读下面文言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世 (2)未识书具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不能前时之闻

2、翻译以下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4.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1. (1)属于。(2)曾经。(3)完成。(4)相当

2.(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或:是因为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3.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4.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tǐng)为益州长史,见白,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miǎn)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②长庚星:太白星。③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④任城:今山东济宁。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因以 (2)见白,

(3)更任城 (4)白侍帝

2.下列句中的“以”与“左右以水洒面”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俱假山显 B.吾欲辱之,何

C. 其境过清 D.卷石底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力士素贵,耻之。

译: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译:

4.请从文段中摘出两处能表现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特点的语句

答:

1.①取名,命名   ②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觉得……惊异)  ③客居 ④曾经

2.B

3.(1)高力士向来为朝中显贵,把这(替李白脱靴)当作耻辱(得分点:素、耻)。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身边的人(皇帝亲近的人)所容忍(得分点:被动句式、亲近)。

4.(1)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3)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阅读《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以:同“已”,已经。⑥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2)禹锡终连州

(3)即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 (4)时人

2.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于园》)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明日,普又以其人奏。(《赵普》)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译文: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1.(1)妻子: 妻子和子女           (2)易:    交换(改授)     

(3)草:   草拟(写)           (4)义:    以……为义     

2.D

3.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译文: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像这样呢?                       

4 (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2)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2016·湖南省长沙卷】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武备宽,东南尤甚/担持刀(《狼》)

B.指为生事/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其先见/朝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也/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

A.渔人甚异(《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有(《公输》)

D.公将鼓(《曹刿论战》)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1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12.B

13.B

14.(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15.(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 忠于职守 敢于进谏 刚正不阿(2)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3)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2016·四川省成都卷】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退,曾不吝情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其姓字 详:详细B.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留 去:离开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为号焉 不物喜

B.亲旧知如此 真无马邪

C.既醉退 学不思则罔

D.无怀氏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5. A

6. D

7.B

8.D

(三)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请诸将饮食相对( )

17.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

18.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

19.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pú sà 、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

16. 答案示例:①不久  ②正 

17. 答案示例: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

18. 答案:B   

19. 答案示例: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其忠; 不念荣华,不背旧主,白马解围,知恩图报,见其义;力斩颜良,探囊取物,刮骨疗毒,言笑自若,知其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人武阳质于允济( ) (2)言所以( )

(3)妻家不知其( ) (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集( )

2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译文:

(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译文: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译文:

28.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答:

24.答案】(1)到;到……去(2)详细(3)原因,缘故(4)全,都

25. 【答案】(1)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2)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3)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

26. 【答案】(1)用计帮元武县百姓讨回牛。(2)智捉盜葱者。(3)武阳境内,路不拾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