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鸣,求市未能得 ⑵遂携新友命驾

⑶当群相送耳 使人耽之若是

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⑴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⑵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14. ⑴善:擅长(善于)⑵就:前往(去,接近,靠近)⑶举:全(全部)⑶使:假使(假如,如果)

15. C

16.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⑵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 “皆此类”意译国“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亦可。

17. B

【黑龙江省绥化市】阅读文言文《欧阳修传》(节选),回答19-22题。

欧阳修传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读书成诵( ) ⑵读而心焉( )

21.用現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22.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评说。

【答案】19.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0.⑴就  ⑵仰慕

21.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严苛急切(的事);所说的简易,是不做繁琐细碎(的事)罢了。22.我赞成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这是一种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为政理念,这是儒家“仁政”的体現,而当前习__所倡导的“关注民生”的政策,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也正好符合了欧阳修的为政之道,使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 ) ②以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14.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伤先帝之明B.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臣卑鄙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

17.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答案】13.①时(时候)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4. D

15.⑴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⑵(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6.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⑵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⑶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17、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即可。)

【江苏省盐城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⑴相与于中庭( ) ⑵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⑶轼武卫营 ( ) ⑷全其城 ( )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⑶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9.⑴散步,漫步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

10.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⑴(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⑵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12.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江苏省徐州市】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是 /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是以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是以先帝 / 简拔以遗陛下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 陛下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虑忠纯 ( )

⑵悉以( )

⑶时人( )

⑷益州( )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所广B.①性淑均

慕圣贤之道 ②大道之

C.①备用与武帝交战D.①江南

②所识贫乏者我与 ②如外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⑵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9.【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

【答案】5. B

6.⑴志向⑵询问,咨询⑶(感到) 惊奇,(感到)诧异⑷已经,……之后

7. D

8.⑴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⑵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9.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才华出众,有勇有谋。

光生七岁,凛然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1.解释词文中加点的字。

(1)凛然成人( ) (2)自是手不书( )

(3)众皆弃(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司马光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像       放下    离开

2.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缸,水从缸中涌出,小孩得救了 。

3.司马光闻讲《左传》即爱之;司马光破瓮救友。

伤仲永(选段)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 稍稍宾客其父 (2)不能前时之闻( )

(3) 父焉( )

2.翻译下列句子。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仲永“泯然众人矣”,从理论上说,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

C.、本文语言十分精当。例如:一个“啼”字,生动写出了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D.、课题“伤仲永”的“伤”字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

1.渐渐   相称相符  对……感到奇怪

2.(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B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每有意 会:体会,领会B.置酒而招之 或:有的人

C.在必醉 期:期望D.箪瓢屡空 屡空:经常是空的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姓字 真无马邪门B.此自终 中有足乐者

C.既醉退 濯清涟不妖D.黔娄妻有言 能以径寸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1.B

2.D

3.B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禹锡终连州 易: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妻子: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3.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1.(1)交换,改授  (2)妻子儿女

2.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3(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2)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巫而遣之。课农桑,以备凶荒。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之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瑾诛,起巡抚贵州。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

宝三岁而孤,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1.下列各句中与“以东阳为宗”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千里称也 B.策之不其道

C.备一板内有重复者D.历历在目,亿万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巫而遣之( ) (2)课农桑( )

(3)民伤财( ) (4)母过氏至孝( )

3.翻译下列句子。

(1)宝下令,士之不葬亲者不得与试

(2)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

1.A  

2(1)用竹杖打、杖打 (2)亲自 (3)使…劳累 (4)侍奉

3.(1)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

(2)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