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释文中加点词。

造 晏如

2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作者为什么对五柳先生“性嗜酒”以及他喝酒的经过进行详细描写?

1.2略

3柳先生在污浊的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很多愁苦,寄情于酒,使自己得到解脱;他“造饮辄尽”“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表现。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世耕 (2)稍稍宾客其父

(3)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4) 则其受人者不至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的观点雷同)。

1属于; 以宾客之礼相待; 通“攀”,牵,引;被

2从此以后,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3人生的成就不仅基于先天的禀赋、还来源于后天的培养与造就。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fó xiàng 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册就着fó xiàng 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fó xiàng 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了王冕苦读的事。感到很是惊讶,就收他作了自己的弟子,王冕发愤学习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个博学的人。

【浙江省金华市】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劝之仕,不应。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习兵,籍之,徒糜饷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

胡翰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劝之仕 ( ) ②归 ( )

③时籍金华民为兵( )  ④习兵(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17.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于B.以C.而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4.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

15.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

16.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17. B

18.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9.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吉林省长春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灌水之,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之北

B.故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有此人

C.皆山水之者 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入也 潭中鱼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15. A 

16.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

17.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19.示例:愚公下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来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的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湖南省长沙市】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武备宽,东南尤甚/担持刀(《狼》)

B.指为生事/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其先见/朝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也/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

A.渔人甚异(《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有(《公输》)

D.公将鼓(《曹刿论战》)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⑵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1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答案】12.B

13.B

14.⑴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⑵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15.⑴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 忠于职守 敢于进谏 刚正不阿

⑵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⑶开放题:

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湖北省宜昌市】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愠( ) 辍( ) 但( )

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高卧北窗下。

答句: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答案】6.尝:曾经    愠:生气,发怒    辍:停止    但:只,只要

7. “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

8.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9.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10. “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

11.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1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湖北省随州市】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鸣,求市未能得 ⑵遂携新友命驾

⑶当群相送耳 使人耽之若是

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⑴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⑵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14. ⑴善:擅长(善于)⑵就:前往(去,接近,靠近)⑶举:全(全部)⑶使:假使(假如,如果)

15. C

16.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⑵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 “皆此类”意译国“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亦可。

17. B

【黑龙江省绥化市】阅读文言文《欧阳修传》(节选),回答19-22题。

欧阳修传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读书成诵( ) ⑵读而心焉( )

21.用現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22.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评说。

【答案】19.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0.⑴就  ⑵仰慕

21.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严苛急切(的事);所说的简易,是不做繁琐细碎(的事)罢了。22.我赞成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这是一种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为政理念,这是儒家“仁政”的体現,而当前习__所倡导的“关注民生”的政策,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也正好符合了欧阳修的为政之道,使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 ) ②以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14.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伤先帝之明B.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臣卑鄙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

17.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答案】13.①时(时候)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4. D

15.⑴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⑵(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6.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⑵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⑶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17、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即可。)

【江苏省盐城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⑴相与于中庭( ) ⑵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⑶轼武卫营 ( ) ⑷全其城 ( )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⑶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9.⑴散步,漫步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

10.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⑴(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⑵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12.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