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禹锡执友 B.裴度/亦奏其事

C.宗元革其/乡法 D.请以柳州/授禹锡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偕( ) 易( ) 妻子(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4. 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1.  B  

2.偕 :一同、一起;易:交换,改授;妻子:妻子儿女

3.(1)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像这样呢?(2)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4.(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夫人/以荻画地B.或因而抄/录

C.先/公四岁而孤D.以至昼夜忘寝/食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以( ) (2)及( ) (3)或(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多诵古人篇章。

(2)以至昼夜忘寝食。

4.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

1、A

2、(3分)(1)以(用 ) (2)及( 到,等到) (3)或(有时)

3、(1)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2)读书到了不管白天和夜晚,忘记睡觉吃饭的地步。

4、勤学苦练,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郦道元,字善长,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道元试守鲁阳郡,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①。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②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节选自《北史 郦道元传》(有删改)

① 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②文翁: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政绩卓著。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吏人之 (   )  皆于世(   )

将攻扬州( ) 道元学( )

⑵下列各句中与“今可听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之市B.吾剑之所从坠 C.物外之趣D.而忘操之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后 道 元 试 守 鲁 阳 郡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选文哪些地方突出了郦道元“严猛”的特征?

1⑴畏惧、害怕   流传,流行   派、派遣    喜欢、爱好   ⑵D

2. 后/ 道元/ 试守鲁阳郡

3.⑴郦道元(率军)追击(梁军),杀敌颇多。

⑵即使乘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4.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课外文言文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

  后除瑕丘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官;属员。 ②班:分。

1.下列句中的“而”与“帝怪而问其故”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悉以委地而不拜赐B.佣者笑而应曰

C.黑质而白章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遣送囚徒到河内时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事后弘农县令写信向光武帝上奏赞扬了此事。

C.钟离意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时,朝廷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显宗下诏书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一身正气拒不接受没收的钱物(赃物),得到显宗的赞赏。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意亦具以 闻:   ②良吏也   诚:    

③后瑕丘令 除: ④广敛母   讫:

4.翻译下列句子。

⑴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译文:

⑵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译文:

1.D

2.B(弘农县令给犯人做棉衣是迫不得已,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是为了告状)

3. ①使……闻;②诚:果真,的确或实在;③除:任命官职;④讫:完毕。

4(1)做错的我自己承认,仗义的不劳累你。(2)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多么清廉啊!”于是改用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 游宦江东,遂金陵。环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乃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母,抱衾寝母。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

越十年,母疾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有删节)

注:①一元:杜环之父。 ②褊biǎn:狭小。

1.选出与“母泣告以故”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以土砾凸者为丘 D. 策之不以其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遂金陵( ) ②颇若见其面者( )

③ 奉糜母( ) ④不惬意( )

3翻译下列句子。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1. C   

2.① 家:安家 ;②尝:曾经;③食:给……吃;④少:稍微

3. 从杜环以下,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得分点:自、事、省略句、句子通顺)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值: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1、(1)全,都  (2)遇到,碰上……的时候

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读书,不求甚解; ( )

②亲旧知其如此,置酒而招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4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1.(1)好:爱好。(1分)(2)或:有的人(1分)

2.(1)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2)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3.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吕蒙正

吕蒙正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 :“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1. 选出和“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市B.是吾剑所从坠C.观正浓D.故时有物外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小子亦参政耶: ②蒙正止之

一知其姓名 ④时人其量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译: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吕蒙正是个怎样的人。

1. C

2.是:这       遽:立刻,匆忙       若:如果       服:佩服 

3、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重点字:佯,闻)

4、吕蒙正不计前嫌,没有问一位官吏的姓名,赞扬了吕蒙正的宽容和忍让,大度的良好品格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荻画地 以:用 B.、教以字 书:写

C.、使学诗: 为:作为 D.、其稍长 及:等到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3.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1、C

2、以致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3、欧阳修刻苦攻读 欧阳修聪明过人 太夫人教子有方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世耕( ) ②父焉( )

③指物作诗立(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2.从文中,你能看出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①属于  ②对„„感到诧异   ③完成   ④渐渐    

2、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意对即可) 

3、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