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与曹刿对话的“公”是?()

A:鲁庄公 B:鲁襄公 C:鲁桓公 D:鲁僖公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话的“公”是()

A:鲁庄公 B:鲁襄公 C:鲁恒公 D:鲁僖公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是一不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B:《故乡》《孔乙己》分别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彷徨》。 C:《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又称“长勺之战”。《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 课文选自根据鲁史而写的《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春秋时期的 国。(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3分)

忠之也,可以一战。

11.下列不属于从节选文字中获取的信息的一项是 。(3分)

A. 鲁庄公对神灵很虔诚,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B. 肉食者鄙视下层百姓,阻挠百姓参与谋划国家大事。

C. 鲁庄公能把养生的东西分给他人,可见他能做到礼贤下士。

D. 能否“取信于民”是战争胜败的关键。

9.(2分)左传    鲁国

10.(3分)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可以凭借它打一仗。

11.(3分)B

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鄙: 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3.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4.选文写乡人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1.答案:鄙:见识浅陋(或目光短浅)     狱:案件

2.答案:这是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与齐国)开战。

3.答案:政治上取信于民

4.答案: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又何间焉__ __ ⑵小惠未徧__ _⑶神弗福也_

2.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⑴_参与__ ⑵_通“遍” ,遍及_⑶_赐福,保佑_

2. C

3._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_

4.取信于民

《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 __,__ __。

__肉食者鄙__,__未能远谋__。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