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是一首寄赠之作,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同甫,抒发抗金壮志的。辛弃疾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描写沙场点兵时的壮观场面。词人选取前方将士看剑、宴饮和阅兵等几个梦中场景,出语雄壮悲凉。 C:下阕借用的卢马的典故既描写了战斗的惊险激烈场面,又表达了词人的壮志——收复中原,统一天下大事。 D:这首词构思奇特,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我国古代诗歌中不乏报效国家、热爱民族的诗句,辛弃疾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诗句是“ 可怜白发生!”南宋宰相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人生自古谁无死, ”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贞。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留取丹心照汗青
韩愈《马说》中“ ? ”的语句,明确揭示“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__现实,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诗寓情,诗言志。古代许多杰出人物在作品中寄寓了感情或抒发了志向:《武陵春》用独特创意表达自己愁绪之浓重的句子是 ,载不动许多愁,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用“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朝天子 咏喇叭》中.讽刺官吏强取豪夺,鱼肉人民的句子是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孤独和苦闷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 。《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是 , 。
诗寓情,诗言志。古代许多杰出人物在作品中寄寓了感情或抒发了志向:《武陵春》用独特创意表达自己愁绪之浓重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朝天子 咏喇叭》中.讽刺官吏强取豪夺,鱼肉人民的句子是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孤独和苦闷的句子是: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是宁为百夫长 , 胜作一书生。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4分) “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 , , , , , ,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 ①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 ②它是借凭吊诸葛亮 ③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 ④一个“泪”字 ⑤正是惺惺相惜 ⑥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
A:④⑥①⑤②③ B:④⑥⑤①②③ C:③④⑥①⑤② D:③⑤②④⑥①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4分)
“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 。
③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 ②它是借凭吊诸葛亮 ③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 ④一个“泪”字 ⑤正是惺惺相惜 ⑥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 ⑦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
④⑥①⑤②⑦③(顺序完全一致4分,否则0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 ①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 ②它是借凭吊诸葛亮 ③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 ④一个“泪”字 ⑤正是惺惺相惜 ⑥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
A:④⑥①⑤②③ B:④⑥⑤①②③ C:③④⑥①⑤② D:③⑤②④⑥①
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悲从中来。 B:词人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华发早生,不如举杯酬月,了此一生。 C:“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__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D:这几句词豪放中略见苍凉,体现了词人遭受贬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文学常识填空。
辛弃疾,字 ,号 , (朝代)词人。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 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
幼安,稼轩,南宋,苏轼,苏辛
【解析】标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宋朝的主要作家,三苏、黄庭坚、秦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欧阳修、范仲淹、姜夔、二晏都要着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