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字 ,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2分)
仲尼、春秋、思想、教育(此题每空0.5分)
连线,把下面文学常识正确搭配起来。(4分)
李商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子安集》
贺之章 《夜雨寄北》 《鲁迅全集》
王 勃 《回忆我的母亲》 《李义山诗集》
鲁 迅 《回乡偶书》 《全唐诗》
朱 德 《风筝》 《__选集》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李义山诗集》
贺之章 《回乡偶书》 《全唐诗》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子安集》
鲁 迅
《风筝》 《鲁迅全集》
朱 德 《回忆我的母亲》 《__选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四书”是公认的儒家经典。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后世沿用至今。我们学过的《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B: 《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这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我们已经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和《阿长与〈山海经〉》。 C: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以交往人物不俗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个句子既用了对偶,又用了互文。 D: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说:“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他们都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前者是对劫掠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的强烈讽刺,后者是为年少轻狂、不解父爱而深切的懊悔和自责。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 B:《陋室铭》——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C:《核舟记》——魏学洢——明末文学家 D:《石壕吏》——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名著阅读(4分)
(1)《海燕》是苏联时代伟大的文学家( )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他的名著有长篇小说《母亲》,还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 》。
(2)《送东阳马生序》选自《 》,作者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
高尔基 《在人间》
《宋学士文集》 宋濂
下列作品、作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代 B:《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代 C:《终南别业》——王维——唐代 D:《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明代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外祖母是《童年》中最光辉、最富人性的形象,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最深刻。 B:《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浩繁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元代丞相脱脱等人主持修撰的。长篇抒情诗《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C: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其作品主要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词是兴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李清照、柳永等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等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戈宝权译的《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 B:《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指夹竹桃花的败落,又暗示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还指“我”长大成人,语带双关,涵义十分丰富。 C:《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先生在《雪》中赞扬了他在日本仙台学医期间所遇到的一位具有高尚品格的老师。 B: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浪之歌》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抒写了他对自己祖国的深切思恋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C:美国作家茨威格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世界文豪托尔斯泰那双锐利异常、能洞察世事的眼睛。 D:宋濂在《与朱元思书》中激励我们读书要“勤且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最得意的小说之一。小说不仅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还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B: 《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两则故事均节选自《庄子》,《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C:《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D: 夏洛克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形象,他为人阴险、凶残、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