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最后一节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流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中国意识”。 B:《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分—总”式结构,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C:《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脉络清晰。 D: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又名《给巴特勒的信》)中, 就圆明园被焚掠这一事件,指斥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提出了“岁月创造的一切皆属于人类”的观点。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资治通鉴》是北方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孙权劝学》出自此书。 C:《故乡》《风筝》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D:“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出自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城子 密州出猎》——《东坡乐府笺》——苏轼——宋代 B:《香菱学诗》——《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C:《社戏》——《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D:《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印度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等。 B:《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绝”、“义绝”、“智绝“的分别是曹操、关羽、诸葛亮。 C:《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敬梓。他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D: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一书赞扬了勇于开拓、不畏艰险、敢于跟困难作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21世纪教育网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题材是报告文学。 B:《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汪曾祺,江苏高邮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追求的语言风格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D: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法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共十篇。 B:《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宋代人。小说成功地刻画了美猴王顽劣、好动、逞强、好胜的特征。 C:《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它刻画了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众多人物形象,揭示出腐朽的旧时代必然被埋葬,__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趋势。 D: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他的作品语言诙谐幽默,我们学过他写的《我的第一次文 学尝试》。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理解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和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C: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吴军节节败退。后来陆逊被拜为大都督,他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水淹七军,蜀军最终全线崩溃。(《三国演义》)
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精神的孩子,他离家出走是对枯燥、平庸、压抑生活的__。 B:《水浒传》中行者武松,是绿林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替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C:《格列佛游记》中的“慧骃”身上被赋予了许多“人”的正面价值,如理性、公正、 平和与诚实等,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济南的冬天》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戏》是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名篇,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B: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竹影》,写了几个少年画画的游戏,引出了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C:《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 D:《口技》选自清代林嗣环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是张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