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人物与文学作品或创作主张对应连线。(2分)

A.马致远 A.创立儒学,主张德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朱自清 B.元朝大都人,著名戏曲作家,《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C.孔子 C.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有“人民艺术家”的美誉。

D.老舍 D.著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A—b B—d C—a  D--c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B::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描述济南冬天小雪之后的美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C::《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的我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号青莲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错误的是 ( )(2分)

A:《陈涉世家》--- 司马迁 --- 汉朝 B:《隆中对》--- 陈寿 ---晋朝 C:《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西汉 D:《出师表》--- 诸葛亮 --- 晋朝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B:《背影》《信客》都是记人的散文,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和余秋雨。 C: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仙”。 D:《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与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相同。

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背影》、《囚绿记》、《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陆蠡、茅盾。 B:《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又一篇白话小说。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D:《捕蛇者说》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主导文学体裁。(2分)

,唐 ,宋 ,元 ,明清

赋、诗、词、曲    小说

下列有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继承者,被尊为“亚圣”,生活在战国时期,与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的《孟子》一书,发展儒家“仁”的思想为“仁政”。 B: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非常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的主旋律,她的诗集《繁星·春水》因此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C:《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中范进和孔乙己有着相似的经历,是封建科举制度异化扭曲了他们的人格,两篇文章都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落后和其对读书人的毒害。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段往事,但作者不仅仅是在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也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生活。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永州八记》更是后世游记文学的典范。
B:多次的贬官流放,使苏轼增长了阅历,开阔了眼界,从而丰富了文学作品的题材内容;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通,也有利于苏轼形成自然豪放的文学风格。 C:科举制度始创于唐代。这个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选拔官吏, 二是为了牢笼天下的人才。科举发展到明清时,是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 ,而思想必须严格遵循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   D:《水浒传》中鲁智深、林冲、杨志三人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上梁山动机过程不同;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等人都有粗鲁的一面,但在粗鲁中又各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的是《木兰诗》和《陌上桑》。 B:我们学过的鲁迅的《少年闰土》、《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童年》是托尔斯泰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与《中庸》《大学》《孟子》合称四书。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