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即嘉靖元年的刻本的全名是()。
A:三国志 B:三国志平话 C:三国志通俗演义 D:三国演义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说明()。
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 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 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 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的作者依次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曹雪芹。 B:《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节选自《史记》《战国策》《三国志》。 C:《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是他的名言。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这篇演讲词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C:《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副战略蓝图,该文选自刘向所著的《三国志》,《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D:英国诗人济慈在《蝈蝈与蛐蛐》中,敏锐地捕捉到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下面的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范进中举》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敬梓。 B:《隆中对》选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杨修之死》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鲁迅、曹文轩和莫泊桑。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广义的文化。其中“风”原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故乡》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人,他与契诃夫、欧·亨利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沁园春 雪》作者__,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罗贯中,晋朝人,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