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給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为之观美乎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1)则久已矣( )(2)死者相( )(3)又安敢邪( )(4)相邻之生日( )

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原文中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按要求用原文填空。(5分)

(1)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        ,而蒋氏却               。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          ,而蒋氏却         。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        _______________,而乡邻是“旦旦有是”。

5.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1.困苦不堪;连接着;怨恨;困苦

2.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有这样的事啊!

3.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⑴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⑵虽鸡狗不得宁焉;驰然而卧⑶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5.B

2011年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柳宗元是 (朝代)的作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9、捕蛇者说 唐朝

10、(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规定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11、D

(甲)

余悲之,且曰:“若毒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选自《捕蛇者说》)

(乙)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注释:①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河南宝丰县。

②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其地之出 殚:

(2)而乡邻之生日 蹙:

(3)吾不为斯役 向:

(4)楚使人孔子 聘:

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号呼转徙 臣请缚一人过王行 《晏子使楚》

B.今其室十无一置土石 《愚公移山》》

C.积今六十岁矣 孔子用楚 《史记·孔子世家

D.若毒乎 属予作文以寄 《岳阳楼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译文:

(2)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译文:

13.下列语句中表现蒋氏不愿恢复赋税的一项是( ),属于孔子被围的原因的一项是( )。

(4分)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D.吴伐陈,楚旧陈

E.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F.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10.(4分)

  (1)殚:用尽;(2)蹙:窘迫;(3)向:从前;(4)聘:聘请。

11.(2分)D(D之:均为代词,代事;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焉:语助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C于:介词,“到”/介词,“在”)

12.(4分)(每句2分)

(1)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处处是死人互相压着(或者一个挨一个的死人到处都是)。采分点:触,顶着;犯,冒着;藉,枕着、压着、挨着;往往,处处、到处都是。(每个采分点0.5分)

(2)他所讥讽的都切中诸侯的要害之处。采分点:“所刺讥”,所字结构,译为“(他)所讥讽的话语”;“中”:切中,动词;“疾”:比喻要害之处,痛处。(所字结构1分,“中”“疾”各0.5分)

13.(4分)A:F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柳宗元是 (朝代)的作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

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9 、捕蛇者说 唐朝

10、(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规定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11、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捕蛇者说(节选)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加点的字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汪然出(鼻涕) 往往而死者相也(挤压)

B.又安敢耶(怨恨) 君将哀而之乎(活)

C.吾不为斯役(从前) 鸡狗不得宁焉(虽然)

D.则久已矣(疾病,得病)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哉(这样的事)

2.翻译画线的句子。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请你结合具体的内容,揣摩一下蒋氏说这段话时的心情。

1.B

2.(略)

3.痛苦悲伤(因为祖父、父亲都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庆幸(和乡邻相比,我们还是幸运的)、无奈、气愤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而乡邻之生日 蹙:____________ ②触风雨,寒暑 犯:____________

③则弛然而卧 弛然:___________ ③则熙熙而乐 熙熙: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___;第二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___。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困窘,窘迫。②冒。③放心的样子。④快活的样子。

2.①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②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情。

3.记叙(叙述)  议论  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悍吏来吾乡 无案牍劳形B.殚其地之 则无法家拂士

C.退而甘其土之有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出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向: 病:

(2)往往而死者相也 藉: (3)以尽吾齿 齿:

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而乡邻之生日蹙。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5.文段中提到蒋氏“熙熙而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了“太守之乐”,从内容和写作意图来看,这两种“乐”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材料链接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材料链接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

1.A     

2.    向:假使,假如    病:贫困     藉:垫     齿:年龄

3.而/乡邻之生/日蹙片          

4.(1)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可(你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2)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5.蒋氏的“乐”并非是真正的乐,这短暂的乐是用一年犯两次死亡的危险换来的,是命运悲惨的体现。作者写蒋氏的乐是为了突出百姓生活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及对赋税制度的不满。
欧阳修“乐”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因其施政有方,人们幸福安宁而乐,体现了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