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 (2)庶竭驽钝__________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 (4)深入不毛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1.(1)奔走效劳 (2)比喻低下的才能
(3)拜访 (4)不生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2.翻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亲自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
3 .追叙先帝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启发后主励精图治。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
(2)宜先入南 宜: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
3.综合两段内容,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4.从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臣子?
1.(1)比喻才能平庸 (2)应当,应该
2.(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不可能只偏处于蜀地一隅就能得以保全。
3.(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或: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4.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通兵法(谋略过人)的贤臣。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臣本布衣 布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
(4)深入不毛 不毛:
(5)庶竭驽钝 庶: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2分)
17.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2分)
1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一语与文中的哪两件事相呼应?(4分)
15.(1)平民,百姓 (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介词,把 (4)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5)希望(各1分)
16.(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2分)
(2)希望竭尽(我的)平庸才能,铲除奸邪的势力。(2分)
17.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各0.5分)
18.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对刘备父子忠贞不贰的决心。(2分)“三顾茅庐”和“临崩寄臣以大事”两件事与“报先帝”一语相呼应。(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根据本文内容,选用文中恰当的语句填空。(2分)
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在他“躬耕于南阳”,就“ ”。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在“后值倾覆”时“ ”。由于诸葛亮做事谨慎,所以刘备在驾崩时“ ”。刘备和蜀国的崛起与诸葛亮息息相关。
11、《出师表》以情意切切使其文学价值厚重。请你仔细体会,谈谈全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 向北平定中原,以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险凶恶的小人,光复大汉朝的天下,回到原来的都城
10、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寄臣以大事也
11、流露了作者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表达忠诚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出师表(节选)(15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恐付托不效( )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7.选文第一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一个什么建议?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18.“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文中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5.(1)痛心,遗憾。(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 )成效。 (4)排除,铲除。 (5)通“又”,再加上,还有。(5分。每个1分)
16.(1)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2分)(2)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2分)
17.亲贤远佞。(1分)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1分)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1分)
18.齐整的短句连用,(1分)显示出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1分)和实现战略目标不可动摇的决心。(1分)
佁然不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
俶尔远逝
古诗文默写。(10分)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攘除奸凶,还于旧都。 E.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F.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前堂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装备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找出划线词与其他三项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 )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C: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