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此段文字是课文《 》的结尾,其作者是奥地利作家 。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时代的是 ( ) ①《使至塞上》 ②《左传》 ③《记承天寺夜游》 ④柳宗元 ⑤马致远 ⑥刘禹锡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下列作品、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 罗曼·罗兰 贝多芬 B: 《骆驼祥子》 老舍 虎妞 C: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杨志 D: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罗切斯特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小人国被俘(《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第一章) B: 简·爱——躲在窗帘后看书(《简·爱》第一章) C: 甫志高——沙坪坝开书店(《红岩》第一章) D: 高太尉——龙虎山误走妖魔(《水浒传》第一回)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 《马说》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文章抒发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懑之情。 C: 鲁迅先生的作品《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我们学过的《风筝》也出自该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朝花夕拾》。 D: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文章先抑后扬,对托尔斯泰外貌的真实刻画是为了在下文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茨威格的作品《伟大的悲剧》。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 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论语》《乡愁》《端午的鸭蛋》《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科夫。 D:《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B:《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康塞尔热衷于航海,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环球探险旅行,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重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楚蔑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对全世界的一代代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我们记住了那位具有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保尔。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道理的一种文体,选自《韩非子》的《智子疑邻》和选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都是寓言。 B:《丑小鸭》《绿色蝈蝈》和《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 C: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的《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D: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同为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