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名著的关联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童年》的作者分别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高尔基,这两部作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 C:《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D:《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作家都德写的小说《最后一课》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文章主要通过最后一课和平时上课不同情景的对比来表现主题的。 B: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存世,《赤壁》《春望》均选自《樊川文集》。 C:萧乾的《枣核》、陆定一的《老山界》体裁都是属于散文的范畴。《老山界》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D:《草》作者王朝柱,文章以“草”为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了思想的火花。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__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题。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雨果曾发表著名的抗议信,怒斥英法强盗的罪恶行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是二十四史之首,它的作者是司马迁。鲁迅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赞美它在我国史学、文学上的崇高地位。 C: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结构上它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D:《蝈蝈和蛐蛐》与《夜》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其中《夜》是一首优美小夜曲,营造了静谧、美好的夜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课文写真。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是__于1935年10月写的革命史诗,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全诗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B:《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表达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C:《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文章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楚国大夫晏子出使齐国,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名著阅读。
(1)中国文学到了明清时代,小说文体的创作渐次进入了鼎盛时期,于是产生了众望所归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A.《 》,B.《水 》,C.《三国演义》,D.《西 》。
(2)以下分别是上面哪部名著的开篇词?(请填序号)
“混沌未分天地乱,渺渺茫茫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预知造化会元功,需看《 》”。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悲喜千般如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痴情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 》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D A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D: 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悲惨世界》——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 B:《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C:《形而上学论》——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 D:《沁园春·雪》——__——字润之,延安人
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巴东三峡》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B:《周庄水韵》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语言清新优美,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C:《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文中以“梦幻”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作者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D:《走进纽约》文中作者在描绘纽约风光时,既用静态描写,也用动态描写,读来使人目不暇接。
下列语句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
A:《日出》作者写了自己三次看日出的经历,重点写了再飞机上看日出。 B:《泰山日出》作者是近代诗人徐志摩,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到来。 C:《日历》作者刘白羽,全文充满了哲理。 D:南帆的《蚂蚁》一文采用大词小用的写法,显得风趣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