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编年体通史是()。

以“资治通鉴”为名的意思是

A:揭示为君之要 B:用来警示百姓 C: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D:以经济实力治国家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悼念乔治·桑》的作者雨果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高老头》。 B:《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C: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浔阳柴桑人。《归去来兮辞》中“辞”是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有的还可以歌唱。 D:《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描写战争的长篇小说,1945年,海明威凭此小说获诺贝尔文学奖。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美国史家多倾向于较为细化的选题,相比之下,① ,家国天下、民族大义、治乱兴衰,无不与史学研究的旨趣相联,而② 就居于次要,从“书法不隐”的董狐,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司马光,中国史学史上不乏这种良史,他们写史的目的,绝非仅仅满足个人的兴趣或热望,③

①中国史家似乎更青睐于宏大主题

②微观问题

③而是借由品评史事针砭时弊(答“而是立足于现实写史”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注意具体语境,第一空根据“相比之下”“家国天下、民族大义、治乱兴衰,无不与史学研究的旨趣相联”等信息,可以填写“中国史家似乎更青睐于宏大主题”;第二空根据“较为细化的”“就居于次要”等信息,可以填写“微观问题”;第三空根据“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绝非仅仅满足个人的兴趣或热望”等信息,可以填写“而是借由品评史事针砭时弊”。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所谓《资治通鉴》也。(《资治通鉴》的解释)

思考使人伟大。(帕斯卡)

人生和人类发展中有许多关于反思的故事,你有类似的经历及相关的感触吗?请以“反思与前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C:《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史书。 D: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32、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说:“(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更充分地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在这里,鲁滨逊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

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 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强调:“(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先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他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 )

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 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资治通鉴》,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以下对《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 B: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C: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 D:取材广泛,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兼经济文化的历史人物评价都非常翔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